美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王文
蒲县鹿城小学04120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融入美术元素能多方位提升教学成效,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助力阅读理解,深化文字感知
细节观察迁移:美术创作要求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细节,这一能力可迁移至语文阅读。在《翠鸟》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融入美术欣赏元素,能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助力学生理解课文,提升语文与美术综合素养。
一、导入环节的美术欣赏
在课程起始阶段,教师可精心挑选多幅不同风格、展现翠鸟不同姿态的美术作品,如写实风格描绘翠鸟停在苇秆上的静态画作,工笔画展现翠鸟灵动飞翔瞬间的作品等。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这些画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一说从画中看到翠鸟的哪些特征,如羽毛的颜色、翅膀的形状、眼睛的神态等。对比课文中对翠鸟外形 “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的文字描述,感受文字与画面在表现翠鸟外形上的异同,激发学生对课文中翠鸟描写的兴趣,顺利引入课文学习。
二、课文讲解中的美术赏析
- 外形赏析深化理解:在讲解翠鸟外形描写段落时,再次呈现美术作品,聚焦翠鸟羽毛颜色与花纹的细节。引导学生观察画作中不同部位羽毛颜色的过渡与变化,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文字展现翠鸟色彩的鲜艳。比如,画中翠鸟头部羽毛从榄色到翠绿色的渐变,恰似作者描述的 “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帮助学生体会文字描绘的精准与生动,深化对翠鸟外形美的认知。
- 动态赏析助力想象:对于翠鸟捕鱼动作的描写,展示翠鸟俯冲捕鱼的动态美术作品或相关动画。让学生观察画中翠鸟的身体姿态、翅膀伸展程度、嘴的朝向等细节,结合课文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 的文字,想象翠鸟捕鱼的连贯过程。通过美术动态画面的辅助,学生能更真切地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与迅速,体会作者语言的表现力,加深对课文情节的理解。
三、课后拓展的美术创作与欣赏
- 学生创作与互评:课后,布置学生以 “翠鸟的生活” 为主题进行美术创作。学生可选择绘画、手工等形式,展现自己心中翠鸟的生活场景,如翠鸟在溪边捕鱼、在巢穴中哺育幼鸟等。创作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与互评。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过程中,从构图、色彩运用、对翠鸟特征表现等方面发表看法,既锻炼美术鉴赏能力,又能从不同视角加深对翠鸟生活习性的理解,强化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 拓展名画欣赏:教师收集古今中外与鸟类相关的名画,如八大山人的《荷花翠鸟图》等,向学生展示并讲解画家如何通过笔墨、色彩、构图表达对鸟类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引导学生将这些名画与课文《翠鸟》对比,思考不同艺术形式在表现自然生物时的独特魅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文学与美术的综合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进一步感受语文学习的多元魅力。
分享
- 画面构建辅助:美术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在阅读中,学生可借助这一能力构建画面。如学习《观潮》时,学生依据文字描述,在脑海中勾勒出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画面,浪潮的高低、颜色的变化、声音的大小等,通过想象画面,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大潮的雄伟壮观,感受作者对自然奇观的赞叹,深化对课文意境和情感的领悟。
二、丰富写作素材,优化表达效果
- 经历转化素材:美术课上学生的创作经历可成为写作素材。在美术课描绘校园一角后,学生写《我的校园》作文时,能将绘画时对校园建筑、花草树木的观察和感受融入其中,使文章内容更丰富、生动。比如,学生在绘画中注意到校园花坛中花朵的不同姿态,写作时就可详细描述花朵的形状、颜色和绽放状态,让校园景色跃然纸上。
- 美术知识润色:美术学习中对色彩、线条、构图的认知能提升写作的画面感。在描写秋天的田野时,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写出 “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金色的海浪,泛起层层涟漪”,将田野的色彩美、动态美生动展现,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优化了文字表达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培养审美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 审美感知迁移: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这有助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凭借美术课培养的审美能力,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如读《望洞庭》,学生通过美术审美感知,理解诗人描绘的湖面平静如镜、君山翠绿如青螺的画面,感受诗句营造的宁静优美意境,提升文学审美水平。
- 审美品格塑造:美术学习使学生形成独特审美品格,影响其对语文学习中美的理解与表达。在写作中,学生受美术审美影响,注重语言的美感和文章结构的合理性,追求文字表达的生动形象与和谐统一。在阅读时,也更能关注作者对美的呈现手法,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提升文学素养。
四、激发学习兴趣,缓解学习压力
- 多元形式激趣:美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内容,与语文文字学习互补。在讲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时,结合美术作品展示盘古开天辟地的宏大场景,或让学生自己创作盘古形象,能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