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 201700

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样本在分析前混合与静置时长对检测结果的效应。方法:于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至本院参与常规健康检查的100名受试者。所有参与者均接受血常规检测,并通过对比不同静置时间下的血常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结果:在血常规标本放置30分钟之内,血液中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变化无明显变化(P > 0.05);但血小板数量随静置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静置1小时和静置2小时的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加(P>0.05);在淋巴细胞比值方面,1 0min、30min、1h和2 h比较无差异(P>0.05);在静置30分钟后,中性粒细胞水的含量达到了最大值,随着时间增加,在放置10 m i n和300 m i n的条件下,中性粒细胞水的含量逐渐降低,与静置1 h和2 h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流程中,标本的静置时长是影响测定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过长的静置周期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因此,严格把控检测时间节点对于提升检测精确度至关重要。

关键词:混匀静置时间;血常规标准;检验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至本院参与常规健康检查的100名受试者,其中男女比例为54∶46,年龄为21~62岁,年龄平均为(42.13±10.25)岁。

1.2方法

本研究运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专属试剂、抗凝试管及质量控制物质开展血常规分析,具体流程概述如下:从100名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外周静脉血,每人8毫升。血液经抗凝处理后充分混匀,随后将每份样本均分为四等份,每份2.5毫升。这些样本分别经历10分钟、30分钟、60分钟及120分钟的静置时段后,进行血常规检测。为确保数据准确性,每个静置时间点均执行三次连续检测,并取其均值作为最终结果。整个检测流程需在恒温25℃的环境下严格进行。

2结果

2.1不同静置时间的血常规指标比较

在血常规标本放置30分钟之内,血液中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变化无明显变化(P > 0.05);但血小板数量随静置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静置1小时和静置2小时的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加(P>0.05)。见表1。

表1 不同静置时间下血常规指标对比(χ ± s )

时间

例数

血小板计数(×109/L)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计数(×1012/L)

白细胞计数(×109/L)

10min

100

192.3±17.29

142.29±7.05

4.54±0.21

7.94±0.93

30min

100

194.62±18.21

142.73±6.87

4.52±0.22

7.96±0.94

1h

100

202.72±18.59

142.40±6.84

4.51±0.20

7.93±0.94

2h

100

203.14±17.64

141.91±6.89

4.48±0.22

7.95±0.91

2.2不同静置时间下白细胞计数分类指标比较

在淋巴细胞比值方面,1 0min、30min、1h和2 h比较无差异(P>0.05);在静置30分钟后,中性粒细胞水的含量达到了最大值,随着时间增加,在放置10 m i n和300 m i n的条件下,中性粒细胞水的含量逐渐降低,与静置1 h和2 h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静置时间下白细胞计数分类指标比较(χ ±s)

时间

例数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10min

100

19.04±3.21

72.54±3.63

30min

100

19.22±3.21

72.66±3.65

1h

100

19.21±3.20

70.12±3.54

2h

100

19.18±3.22

69.96±3.21

3讨论

血常规作为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之一,在疾病诊断与常规健康检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血常规样本的分析,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为疾病的准确判断与科学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进而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然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易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包括但不限于样本处理前的混匀与静置时间、采集方式的不当以及保存条件的不足,这些因素均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特别地,血液样本的混匀与静置时间是一个常被忽视的变量。血液离体后,其血浆成分易发生变性或分解,因此,样本的混匀与静置时间与最终的检验结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尽管抗凝剂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血液凝固,但离体后的血液仍可能出现部分血小板聚集。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这些聚集的血小板会逐渐解聚,从而影响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因此,对样本静置时间的严格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必须严格把控血液样本的质量,并高度重视样本处理前的混匀与静置时间。同时,整个检验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得到严格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有效控制检验误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效率也在不断提升。血常规检验已成为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它,医生可以迅速了解患者的血细胞各项指标,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血细胞分析仪作为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工具,能够精确、快速地提供各项血细胞指标,极大地提高了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在选择检验设备时,应优先考虑那些精度高、速度快的仪器,以缩短检验时间,提升检验质量。然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不仅取决于设备,还受到试剂质量、检验温度、样本保存时间以及检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血液样本的采集是血常规检验中的关键环节。样本在抗凝处理后应经过充分的混匀和适当的静置,然后再进行检测。在混匀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气泡,如果立即进行检测,这些气泡可能会减少实际参与检验的血液量,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偏低。因此,通常建议让样本静置一段时间,待气泡上浮并稳定后再进行检测,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血常规样本的静置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过长的静置时间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增加。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样本的静置时间,以确保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春秀. 血细胞分析仪下血常规标本在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 29 (10): 78-80. DOI:10.15971/j.cnki.cmdi.2023.10.007.

[2]汤琼健,吴玉婷,董仁康,等. 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J]. 黑龙江中医药, 2022, 51 (06): 41-43.

[3]刘畏. 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 (36): 116-117. DOI:10.15912/j.cnki.gocm.2021.36.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