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ICU病房无创机械护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ICU病房无创机械护理的效果分析

唐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综合ICU

【摘要】目的:评估ICU病房中无创机械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为优化此类患者的护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4年1月-12月90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ICU病房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评估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无创机械护理后,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显著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病房中无创机械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作为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护理策略之一,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ICU病房;无创机械护理;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护理效果;

    心力衰竭与呼吸衰竭是临床上两种严重的、常见的危重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力衰竭通常表现为心脏无法有效泵送足够的血液以满足身体需求,导致身体多个系统功能障碍,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导致无法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评估ICU病房中无创机械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1月-12月90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范围在45至78岁之间,平均62.3±8.9岁;病程时间从2个月至5年不等,平均2.1±1.3年。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在43至76岁之间,平均61.7±9.2岁;病程时间从3个月至4.5年不等,平均2.3±1.2年。纳入标准包括: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接受本研究干预措施。排除标准包括: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有创机械通气禁忌症,精神或认知障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ICU病房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进行吸痰操作,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口腔清洁、皮肤护理等,预防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还包括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护理,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整个护理过程注重个性化、细致化和全面化,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2]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无创呼吸机,设定个性化的通气参数,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等,确保通气效果最佳且患者舒适度最大化;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在使用无创呼吸机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及时调整通气参数以避免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定期评估患者的通气效果,包括血气分析结果的改善情况,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气压伤、胃肠胀气等,据此调整护理计划;无创机械护理还涉及对面罩的妥善固定和定期更换,减少皮肤受压和漏气现象,确保通气效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主观感受,及时解答疑问,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不安和焦虑,促进其对无创机械通气的接受度和配合度[3]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生命体征:主要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整体生理状态及病情变化。

血气分析:通过动脉血检测,获取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酸碱度(pH值)及氧饱和度(SaO2)等数据,以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状态。

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并统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皮肤压伤、胃肠胀气等,评估护理的安全性。

住院天数: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长,以反映治疗及护理效果对患者康复速度的影响。

1.4统计学计算

采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²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无创机械护理后,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显著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指标

研究组(n=45)

对照组(n=45)

t/χ²值

P值

心率(次/分)

护理前:105±15

护理前:106±14

0.210

>0.05

护理后:80±10

护理后:90±12

4.890

<0.05

呼吸频率(次/分)

护理前:28±6

护理前:29±5

0.930

>0.05

护理后:20±4

护理后:24±5

4.020

<0.05

动脉血氧分压(mmHg)

护理前:55±10

护理前:56±9

0.030

>0.05

护理后:85±12

护理后:70±11

5.670

<0.05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

护理前:60±12

护理前:59±11

0.400

>0.05

护理后:45±8

护理后:52±9

3.540

<0.05

并发症发生率(%)

6.67(3/45)

22.22(10/45)

4.410

<0.05

住院天数(天)

10.5±2.5

14.3±3.1

5.870

<0.05

3讨论

    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是指在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呼吸系统功能衰竭的情况,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不全,导致器官和组织供血不足,呼吸衰竭是指呼吸系统无法维持正常气体交换,导致体内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积聚,两者的结合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乏力、体液潴留及其他严重症状。这种病情复杂且危重,常见于老年患者及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和护理需高度重视,及时、有效的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4]。本研究结果显示,ICU病房中无创机械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与常规护理相比,无创机械通气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提高血气分析结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表明无创机械护理在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整体预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无创机械通气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多个优点,无创机械通气减少了插管相关的并发症,如气管损伤和感染等,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的耐受性,无创机械通气能够在不影响患者意识和活动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从而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无创机械通气护理结合ICU病房的专业护理团队,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护和干预,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5]

总之,ICU病房中无创机械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孔丽琴,崔晶,陈洋,等. 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急诊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4, 12 (03): 64-67.

[2]李梦. 全方位护理干预在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婚育与健康, 2023, 29 (23): 151-153.

[3]郑超群. 循证性护理干预联合无创呼吸机在ICU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J]. 名医, 2023, (16): 156-158.

[4]褚旭静,张艳,刘海芹. 综合护理在BiPAP治疗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3, 29 (09): 146-149.

[5]王晓锋,张秀锦. ICU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 2022, 17 (17):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