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161600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输液护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100例输液患儿,平均分成两组,临床分别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与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观察发现,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液体残留量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在小儿输液护理中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提高其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输液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of pediatric infusion nursing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 Method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used to select 100 children with infusion and pide them into two group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 and routine nursing mode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effect. Results: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and liquid residu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 the satisfaction of family member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 mode in pediatric infusion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ursing effect of children and improve their satisfaction.
Key words: children; Infusion nursing;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effect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输液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输液治疗效果【1-2】。其中,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作为临床护理的一种新模式,有研究显示其在小儿输液护理中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护理质量,确保其输液治疗效果。下文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通过选取100例输液患儿,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应用效果,以为有关研究和实践提供进一步的参考支持。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对比试验研究,选取我院儿科202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输液患儿,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有患儿50例。其中,研究组患儿男女性别比为26:24,平均(2.5±1.6)岁;对照组男女患儿性别比为27:23,平均(2.6±1.2)岁。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对比P>0.05,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临床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就静脉输液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向患儿家属告知,嘱咐其注意观察,协助做好患儿护理,对患儿进行适当安抚等。
研究组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患儿进行输液治疗前,充分了解患儿的疾病情况,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有效评估,并根据患儿的情况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支持方案,指导患儿家属在输液治疗中积极配合;同时,还需要对患儿的静脉输液条件进行充分评估,对条件较差的患儿,可通过团队帮助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并结合周围环境等条件,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帮助转移其注意力,确保输液治疗顺利开展。
2)患儿输液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检查,观察患儿的面色、精神状态等是否正常,静脉输液滴速合适,穿刺部位局部情况良好,确保其无不适发生,同时注意确保每次巡视检查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0-30min。此外,还应注意对患儿家属开展必要的健康宣教,确保其了解准确输液药量在患儿输液治疗中的重要性,避免出现药液残留或空气输入等不良情况,应时刻陪伴在患儿旁边,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3)输液治疗后,应针对患儿的居家护理注意事项及时向家属进行详细告知,确保患儿家属知道下次输液方式与时间,并及时提醒,给予患儿适当的鼓励和赞扬,确保患儿按时接受输液治疗,提高其输液治疗的依从性。
对两组患儿输液治疗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液体残留量进行观察对比,评价其护理效果。同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儿的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对比其满意率。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结果分别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x2、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分析
研究组患儿输液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0%(48/50),对照组为78.0%(39/50),两组对比X2=7.162,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患儿的平均液体残留量为(9.1±3.2)ml,对照组为(15.2±4.7)ml,两组对比t=7.586,P<0.05,研究组液体残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
观察对比显示,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8.0%(49/50),对照组为80.0%(40/50),两组对比X2=8.274,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小儿输液护理中,由于其患者群体较为特殊,患儿的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完善,在陌生环境下极容易产生抵触、恐惧等不良心理,导致小儿输液护理与一般的护理工作相比,内容更加繁琐与复杂,一旦对护理内容的要点把握不准或者护理不当,极容易引起矛盾与纠纷【3】。其中,针对小儿输液治疗前后的护理需求变化,从输液前、输液治疗中、输液后等不同阶段对患儿实施全面的输液护理,从而有效提升患儿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能够实现患儿的输液护理质量保障【4】。
上文中,对我院收治的输液患儿护理中,分别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患儿护理,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组患儿的输液治疗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儿的平均液体残留量也明显较少,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较高【5-6】。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小儿输液护理中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应用价值更高。这是由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作为医学护理模式不断完善与创新下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各项护理内容和措施,以患者的需求为准,因此,能够更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在小儿输液护理中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提高其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熊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23):203-204.
[2]刘琴,万小红.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6(12):27-28.
[3]刘平.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4(7):104-105.
[4]苗德凤.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435-2437.
[5]苏慧敏,李素明,曹志华,等.心理支持对提高前臂静脉输液患儿使用按压式小儿输液手掌稳定器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107-108.
[6]司徒美华,梁剑玲.儿科输液护理缺陷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04):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