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急性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 5 月 ~ 2022 年 5 月在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住院的单侧 CRAO 患者 4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同意行介入眼动脉溶栓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5例,对照组20例,对比其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 的 15.00%。治疗前,两组的视力、A-Rct 及 FT 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高于对照组,A-Rct、FT 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急性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降眼压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CRAO)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眼科急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子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而引发视网膜缺血。其导致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视力减退,最为严重时可致患者失明,因此尽早开通闭塞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尽早的建立侧支循环是治疗的关键[1]。但是实践表明,由于其发病迅速,预后极差,传统的常规治疗的主要包括扩血管、降眼压等治疗虽能一定程度上恢复视网膜血液循环,但是药物治疗作用甚微,鲜有抢救成功报道[2]。但是随着神经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已经有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进行眼动脉介入溶栓取得成功案例报道。其所使用的尿激酶 能通过激活组织中的纤维蛋白酶原,使其转化为纤维蛋白酶,增强组织纤溶活性,加快纤维蛋白溶解。由于其能够快开通CRAO 患者闭塞的视网膜血管,有效改善其预后。但是以往均为个例报道,具体疗效如何缺乏发样本报道,本研究分析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 CRAO 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21年 5 月 ~ 2022 年 5 月在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住院的单侧 CRAO 患者 45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 视力瞬间丧失、眼底检查黄斑樱桃红,视网膜水肿,黄斑光反射消失;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或眼底镜检查证实的单侧 CRAO 患者。其中男 26 例,女 19例,年龄 49 ~ 78 岁。根据患者是否同意行介入眼动脉溶栓分为两组: (1)观察组:共 25 例患者,男 16 例,女 9例,年龄 38 ~ 72 岁,平均( 60.8 ± 5.4) 岁。(2)对照组:共20 例,男 13 例,女 7 例,年龄 34 ~ 78 岁,平均( 58.8 ± 6.2) 岁。眼动脉溶栓组的排除标准: 外伤、心脏病、 镰刀细胞血液病及眼部异常如眼眶肿瘤、白内障、结膜炎致RAO患者; 有血管内膜炎、血管畸形者; 动脉溶栓前已经接受静脉或局部注射溶栓,以及症状自行 缓解者; 合并急性脑卒中、严重的肝、肾、凝血功能不 全者; 合并有责任眼动脉侧弓上血管起始部至眼动脉 开口之间伴有中度狭窄( > 50% ) 以上者; 导管插管 路径不理想,难以到位者; 以及伴有严重感染性疾病者。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观察组:在局麻下经 Seldinger 技术股动脉插管,全身肝素化,行全脑血管 DSA 检查明确为单侧 CRAO,以及判断路径血管超选择责任侧眼动脉可行性后,将 6F 导引导管至于颈内动脉岩段,然后应用同轴导管技术,将 Excelsior XT-17微导管置入眼动脉起始处行眼动脉造影,以了解阻塞程度 和范围。然后经微导管缓慢注入稀释的尿激酶( 尿激酶: 0. 9% 的生理盐水 = 10000 U: 1 ml,三九药业公司) 250 000 ~ 500 000 U( 10 000 U/min) ,尿激酶用量( 250 000 ~ 500 000 U) ,平均( 375000 ± 53000) U; 推注间歇将微导管撤出眼动脉,以短暂恢复其血供。
1.2.2 对照组:给予患者降眼压(醋甲唑胺50 mg,2 次/d;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点患眼,2 次/d)、扩张血管(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0.5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1 mL 球后注射)、吸氧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3.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视力恢复疗效评价标准:(1)无效: 治疗前后视力无提高;(2)有效: 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视力提高 1 ~ 2 行;(3)显效: 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视力提高3 行以上。视力改善率为有效率及显效率总和。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m-retinal circulation time, A-Rct)及视网膜动脉主 干-分支末梢充盈时间(filling time, FT)。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量视力;采用 Topcon50EX 眼底相机荧光造影仪测量 A-Rct、FT。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 n/% 表示,用X2 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 的 15.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溶栓组 | 25 | 8/25 | 13/25 | 2 | 84 |
对照组 | 20 | 0 | 3 | 17 | 15 |
X2 | 5.12 | ||||
P | 0.024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A-Rct、FT 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视力、A-Rct 及 FT 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高于对照组,A-Rct、FT 短于对照组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A-Rct、FT 比较(x2±s)
组别 | 例数 | 视力 | A-Rct(s) | FT(S)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溶栓组 | 25 | 0.06+-0.02 | 2.45+-0.48 | 25.16+-6.42 | 14.32+_4.56 | 15.27+_3.38 | 3.56+_0.89 | |
对照组 | 20 | 0.07+——0.02 | 0.12+—0.02 | 24.78+—5.78 | 22.78+—3.49 | 16.45+—4.28 | 15.34+-4.82 | |
t | 0.00 | 7.45 | 0.015 | 4.45 | 0.014 | 5.48 | ||
p | 1.00 | 0.00 | 0.98 | 0.02 | 0.83 | 0.00 | ||
3:讨论
CRAO 是眼科急症之一,患者多表现为突然的无痛性的急剧视力下降,甚至无光感,致盲率很高。急性CRAO患者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在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3]。视网膜中央动脉是供应视网膜内细胞营养的唯一来源,由于该动脉属于终末动脉,分支间无吻合,一旦发生阻塞,视网膜内层血供中断,引起急性缺血,视网膜内层对于极微小的血液循环障碍都非常敏感。临床表现为视功能急剧障碍,本病发病急骤。根据对猴的实验研究[4]显示,完全性CRAO,100 min 后,视网膜的损害即为不可逆性。但是与动物实验不同的是,临床上的CRAO 一般均为不完全性的视力缺损,因此人类视网膜可耐受较长时间的缺血。由于视网膜中央动脉大多为不完全阻塞,临床上 CRAO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很少见到完全阻塞,仍有残留的血液供应,这使得在一定件下血液供应恢复后,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功能重新恢复成为可能。急性CRAO的治疗原则是尽早恢复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供应,及侧枝循环,其血流恢复越早,其视力功能恢复越好。经过超选眼动脉进行溶栓治疗为阻塞血管的再通和侧枝循环的迅速形成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超选眼动脉进行溶栓治疗视急性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视力低下的问题,提高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云书,高瑞利,等.超选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7A):137-138.
[2]许寅聪.王超英.刘迎庆,等.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3,23(5):375-376.
[3]赵均峰,孙正伟,李闯,等.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临床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7,17(3):175-176.
[4]聂大奥,谌燕飞,焦立群,等.不同时间窗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3):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