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活化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活化利用

曹文连

吴堡县文化馆718299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成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探讨了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价值与实践路径。通过分析传统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揭示其在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层面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现代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提出从内涵挖掘、形式创新到多领域融合的活化策略。研究认为,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以及推动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等多领域的融合,能够有效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促进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这一研究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群众文化活动;融合发展

引言

随着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现代群众文化活动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为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传统文化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现代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活化利用,不仅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还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活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

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结晶,涵盖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有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这些资源不仅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历史价值在于记录民族发展脉络;文化价值在于传承民族精神与审美情趣;社会价值在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经济价值则体现在为文化创意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这些价值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为文化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现代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现代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一,群众性是核心特点,活动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广泛参与。这种广泛的参与性使得文化活动能够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生活,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需求。同时,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涵盖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民俗活动、体育竞技等,体现了多样化的特点。这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传统文化资源的融入提供了广阔空间。其二,现代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大众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趋势。一方面,活动内容贴近大众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满足群众日常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越来越注重专业水平的提升,从节目编排到舞台设计,从活动组织到宣传推广,都追求高质量、高水平。这种结合既保证了活动的吸引力,又提升了文化活动的整体品质。

此外,信息化与数字化是现代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化活动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展了传播渠道和表现形式。线上展览、云演出、互动体验等形式的出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文化活动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和推广。同时,文化活动的融合性与创新性也日益凸显。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融合不断深化,形成了多种跨界模式。例如,文化旅游融合催生了丰富的文化体验项目,教育与文化结合推动了文化传承与普及,科技与文化融合则为文化活动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互动体验。

三、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群众文化活动中活化利用的策略

3.1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内涵

从理论层面来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内涵是实现其活化利用的基础。传统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才能真正理解其精髓,为文化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可以发现其背后蕴含的家族观念、自然崇拜、祈福避邪等文化内涵,这些内涵可以转化为文化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以春节为例,其核心内涵是团圆与祈福,通过挖掘这一内涵,可以设计出以家庭团聚、祈福迎新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民俗展览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活动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实践中,某地举办的“春节民俗文化节”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活动以春节的团圆和祈福为主题,通过展示传统手工艺、举办民俗表演、开展祈福仪式等形式,将传统文化资源的内涵生动地展现出来。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本地群众参与,还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成为当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亮点。这种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内涵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文化活动的内容,也增强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

3.2 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

创新是传统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关键。传统活动形式如简单的表演和展览已难以满足现代群众的需求,必须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时代精神,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感的活动形式。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古代建筑或历史场景,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或者将传统故事改编为互动式戏剧,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强体验感。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手段上,也体现在活动内容的策划上,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文化作品。

以某地的“非遗数字体验馆”为例,该馆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展示。参观者可以通过佩戴VR设备,进入虚拟的非遗工坊,与虚拟的非遗传承人互动,学习传统技艺。这种创新的展示形式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传统文化。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群众文化活动中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满足了现代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3.3 推动文化与多领域的融合发展

从理论层面而言,推动文化与多领域的融合发展是实现传统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可以开发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将文化活动融入旅游体验中,实现文化与旅游的互促共进。例如,以传统古村落为背景,举办民俗文化节,游客在欣赏民俗表演的同时,也能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此外,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社区培训等形式,将传统文化资源纳入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则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和新媒体手段,拓宽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播渠道,提升其影响力。

以某地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为例,该活动将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非遗项目引入学校课堂,通过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教学和互动体验,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文化与教育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学校的素质教育内容,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了后备力量。同时,该地还通过举办“非遗旅游节”,将非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通过文化与多领域的融合发展,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双赢。

四、结语

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是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路径。通过深入挖掘其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以及推动文化与多领域的融合发展,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群众文化活动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为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实现价值转化,促进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菁菁.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与实践研究[J].文化月刊,2025,(02):93-95.

[2]黄骊.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大众文艺,2024,(09):190-192.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4.09.062.

[3]侯庆.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的分析[J].百花,2021,(0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