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恩平市鳌峰中学 529400
摘要:本论文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德育中的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深入剖析其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结合实例与理论,详细阐述劳动教育如何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及培养良好品德。论文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实践案例展示以及实施策略探究三个主要部分展开论述,为初中学校有效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推动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德育;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引言
在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进程中,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人才培养标准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更需拥有良好的劳动素养。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劳动教育在德育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劳动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现象。如今,重新审视并强化劳动教育课程,成为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意义。
一、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一)塑造正确价值观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逐渐成熟的阶段,劳动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明白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植物养护劳动,学生们需要定期浇水、施肥、修剪枝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看到植物从弱小的幼苗逐渐茁壮成长,深刻体会到自己的劳动付出带来的成果。这种体验让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进而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避免陷入好逸恶劳的错误观念。
(二)促进身心健康
劳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影响。体力劳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像参与校园农场的劳作,学生在翻地、播种、收割等过程中,身体得到了充分锻炼,提升了身体素质。而且,劳动还具有心理调节作用。当学生专注于劳动任务时,可以暂时忘却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缓解焦虑情绪。完成劳动任务后的成就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案例展示
(一)案例背景
某初中学校积极响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号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了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拥有一定面积的校园空地,周边还有一些合作的社区服务场所,为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课程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如种植养殖技术、手工制作技巧、家务劳动方法等。例如,学会使用常见的劳动工具,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季节和养护要点。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和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尊重劳动成果。
行为习惯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包括劳动前的准备、劳动过程中的规范操作以及劳动后的整理清洁等。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劳动任务。
(三)教学过程
校内劳动实践
校园种植园项目:学校划分出校园种植园,将其分配到各个班级。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土地开垦、播种、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种植活动。在种植过程中,生物老师会结合劳动实践,讲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光合作用等知识,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的融合。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学生们通过观察种植园里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况,更好地理解了植物呼吸对其生长的影响。学生们还会定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劳动成果,锻炼了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校园手工艺坊:学校设立手工艺坊,开设木工、陶艺、编织等课程。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进行学习。以木工课程为例,学生从认识木材种类、工具使用开始学起,逐步制作一些简单的木质工艺品,如木勺、小书架等。在这个过程中,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校外劳动实践
社区志愿服务:学校与周边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关爱孤寡老人、清洁社区环境等活动。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学生们制作宣传海报,用自己所学的环保知识向社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互动,学生们提高了沟通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也深刻体会到自己的劳动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职业体验活动:学校联系当地的一些企业和单位,安排学生进行职业体验。例如,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参观,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并参与一些简单的生产环节;到医院体验医护人员的工作,协助导医引导患者就诊等。通过这些职业体验活动,学生们对不同职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三、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应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与现代生活和职业发展相关的劳动项目。例如,开设智能家居维护课程,学生学习如何安装和调试智能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在课程安排上,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劳动实践。每周安排专门的劳动教育课,同时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和日常校园生活中,如在物理课上讲解劳动工具的力学原理,在日常值日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劳动教育需要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学校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对于校内教师,定期组织劳动教育专项培训,邀请劳动教育专家、行业能手进行讲座和指导,让教师掌握先进的劳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例如,邀请木工师傅为教师培训木工制作技巧,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木工课程。同时,引进具有专业劳动技能和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如聘请退休的园艺工人负责校园种植园的指导工作,丰富师资力量,提高劳动教育的专业性。
(三)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以及在劳动过程中的创新表现等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例如,在校园种植园项目中,教师评价学生的种植技术掌握情况和劳动参与度;学生自评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学之间互评团队协作能力和任务完成情况;家长评价学生在家中的劳动表现。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激励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结束语
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案例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我们看到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然而,劳动教育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应持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家长要积极配合,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资源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杜海坚.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探索[J].教育前沿探索,2024 (7): 55 - 58.
[2]傅尔羽.初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J].基础教育创新,2023 (15): 42 - 45.
[3]江晓道.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劳动教育实践策略[J].教学研究与实践,2024 (9): 62 -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