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联合大学 安徽·淮南 232038
摘要: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融通岗课赛证的实际要求,将校企合作度假村“5S服务”打造的“以仁爱文化为核心,以顾客体验为焦点的亲情服务”为主线的服务理念贯穿教学设计过程,以“5S服务、五感六心”融入课程思政,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着力培养新时代满足文旅产业发展需求的5S仁爱之星人才。
关键词:岗课赛证 中国旅游文化 教学设计
2024年,随着政策的引领、经济的支撑、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科技创新的推动以及新媒体流量的赋能,文旅产业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潜力。科技赋能文旅深度融合,沉浸式文旅成发展新业态。借助虚拟科技手段,打造具有高沉浸式感的新兴文旅项目,将形成全新的“IP·文旅·科技”三位一体沉浸式体验发展新模式。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非遗民俗渐成大家竞相追逐的“国潮",近年来旅游尝试与潮流文化结合的新趋势。文旅产业在新业态、新模式、新趋势的驱动下,以客户为中心的文旅融合服务新标准也呼之欲出,加快旅游行业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急切任务。
由教学创新团队结合岗课赛证打造的专业拓展课程《中国旅游文化》,紧扣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依托产教融合落地点—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产业学院,依据酒店管理与数字化专业群对课程定位,围绕校企合作单位的典型工作岗位,构建“双驱动四融通 ”教学策略,岗课赛证相融通的教学体系,其整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重构系统全面的教学内容
《中国旅游文化》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专业拓展课。基于文旅融合新兴岗位,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酒店服务赛项内容与“ 1+X ”酒店运营管理(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校企共同开发《中国旅游文化》活页式教材,并依据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中对“度假业态,可供度假游客体验与消费的活动及服务项目”的描述,将课程原有学科体系在内容上迭代递进重构成三个模块,旨在培养适应度假村沉浸式体验、文旅融合发展方向的“仁爱之星”人才,以应对文旅融合服务新兴岗位人才短缺难题。教材内容落实“仁爱之星”人才标准,对接度假村“5S服务”等新理念, 旨在培养文旅融合服岗位核心能力。
二、掌握实时可靠的课前学情
通过学校大数据分析与质量监控平台和智慧职教平台等渠道获取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数据等信息,从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实践能力、学习特点三方面开展学情分析,得到以下学情:
1.知识与技能基础:平台数据显示,内容二的知识测试和技能测试平均分为 70.8 分和67.9 分,学生具备学习本内容的知识基础,但缺少体验实践机会 ,对于地方艺术与生活文化等知识缺乏认知。
2.认知与实践能力:学生初步具备仁爱之星中信息使用、超值服务、仁爱文化、第一印象等能力,但对超值服务、顾客体验能力尚缺乏。
3.学习特点:根据平台数据 ,54%的学生偏好小组协作+讲授的学习方式;课堂活动中,学生在小组PK环节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在理论学习上存在畏难情绪,实操技能偏弱; 55%学生习惯在学习平台上学习。
三、确定有效可行的三维目标
基于本内容学情分析和岗课赛证的要求,依据校企合作单位度假村“仁爱之星”人才标准,确定了本内容的素质、知识、能力三维教学目标,同时基于度假村岗位核心技能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四、制定科学适用的教学策略
德技双修,知行合一 ,依据校企合作单位服务岗位“仁爱之星”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企业岗位标准,坚持学情导向,岗位导向,以“校”、“企”双主体驱动,构建“双驱四融”教学策略。
1、校企融通:“两共两互”合作模式 ,对接企业岗位
针对度假村文旅融合人才短缺的问题 ,校企共同研制服务标准及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入专业拓展课《中国旅游文化》课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旅游文化知识,通过体验突破教学重点。校企共同开发活页式教材及虚拟仿真资源,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管理对接;针对学生缺乏企业岗位实践问题,教学团队与企业建立“岗课互通、师生互动”机制。
2、虚实融通:“虚实结合”教学模式,攻克教学难点
针对“学生在课堂难以接触真实岗位”的教学难点,校企依托学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根据度假村的真实情况,联合开发度假村虚拟仿真平台 ,将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迁移至虚拟环境中,解决真实岗位无法接触难题 ,沉浸式虚拟仿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度假村,激发学习兴趣。
3、课政融通:“仁爱之星”优秀品质,融入教学过程
针对“仁爱之星”人才培养要求 ,以“5S服务、五感六心”为主线的课程思政体系融入课堂 ,培养学生成为符合度假村要求的“仁爱之星”人才。
4、教法融通:“导学练评回”教学方法,引导教学过程
课堂实施过程中采用“导学练评回”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课中的教学过程分为 5 个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服务思维。
结束语:
通过融通岗课赛证,本设计重构了课程内容,掌握了可靠的课前学情,确定了有效的教学目标,制定了科学的教学策略。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深化了“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改革,可以有效推进酒店运营管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创新,提高酒店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畅通酒店运营管理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拓展酒店运营管理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给酒店行业增值,为学校、教师、学生赋能。
参考文献:
[1] 李娟娟;吴玉芹. “岗课赛证”融通下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3)
[2] 牟晋娟;魏磊;奚彩燕. “岗课赛证”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17)
[3] 蒋桃;代洪波;李林.高职“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开发逻辑及表征探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23(19)
作者简介:张宝英(1986.02--- )女,山东禹城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文化学。基金项目:本文为淮南联合大学校级质量工程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改革项目(编号:JYR2202)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