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目评价策略
- 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相结合方式。教师从专业角度评价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学生自评反思学习过程与收获;小组互评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交流。如在 “课本剧表演” 项目中,教师评价表演技巧与语文知识运用,学生自评参与度与进步,小组互评团队协作与创新表现。
- 制定全面评价指标:除关注项目成果,还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指标涵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例如,在 “文学作品创意改编” 项目中,不仅评价改编作品质量,还关注学生在资料收集、创意讨论、团队协作等过程中的表现。
五、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次实践选取初中二年级某班级,以 “传承家乡文化” 为项目主题,开展为期四周的综合性学习。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与文化传承意识。
(二)项目实施过程
- 项目启动(第 1 周):教师介绍项目背景与目标,展示家乡文化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自由组队,每组 5 人,推选组长。各小组讨论确定具体研究方向,如家乡传统手工艺、特色美食文化、历史名人故事等,并制定项目计划。
- 资料收集与探究(第 2 - 3 周):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查阅书籍与网络资料等方式收集信息。如研究家乡传统手工艺小组,实地参观手工艺作坊,采访手工艺人,记录制作工艺与历史渊源;研究特色美食文化小组,品尝美食,了解食材、烹饪方法及背后文化寓意。教师定期组织小组交流,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整理资料。
(三)实践效果分析
- 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在资料收集、整理与展示过程中,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语文能力得到锻炼。如撰写研究报告提高写作能力,成果展示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资料筛选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 合作与创新能力发展: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沟通能力与团队意识增强。在成果展示中,学生发挥创意,如制作纪录片、设计创意手抄报等,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合理设计项目主题、有效实施项目过程与科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合作与创新能力,增强文化传承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研究展望
- 深化项目式学习与语文教学融合:进一步探索项目式学习在不同语文教学内容与课型中的应用,如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形成更系统的教学模式。
-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项目式学习: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学生创设更真实、沉浸式学习情境,提升学习体验与效果。
- 加强校际合作与资源共享: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分享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经验与优秀项目案例,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参看文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 莱斯利・曼恩(Leslie Mann). 项目式学习 —— 为学生创造全方位学习体验 [M].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 钟启泉。项目学习:内涵、价值与实施 [J]. 教育发展研究,2020 (2).
-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 [J]. 远程教育杂志,2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