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辅助教学的实践应用。分析影视资源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培养综合素养等方面的作用,阐述选取与运用影视资源的原则与方法,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影视资源在不同课型中的应用方式,最后对实践效果进行反思,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影视资源;辅助教学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资源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初中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影视资源作为一种丰富的教学素材,能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将影视资源合理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培养其多种语文能力。因此,探讨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辅助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有时难以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影视资源集图像、声音、色彩于一体,能够营造出逼真的情境,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播放一段以文中场景为蓝本制作的影视片段,展现百草园中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三味书屋中独特的学习氛围,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促进知识理解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由于时代背景、文化差异等原因,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影视资源可以通过直观的画面和生动的情节,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比如在学习《孔乙己》时,学生对于小说所反映的晚清社会的世态炎凉以及孔乙己这一复杂人物形象的理解可能存在难度。播放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片段,学生可以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直观地看到孔乙己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以及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物的悲剧命运。
(三)培养综合素养
影视资源不仅能辅助知识传授,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多种综合素养。观看影视作品时,学生需要倾听人物对话,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通过观察画面的构图、色彩等,能培养审美能力;而对影视情节的分析与讨论,则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欣赏电影《骆驼祥子》后,组织学生讨论祥子的人物形象变化及其原因,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三、影视资源的选取与运用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选取影视资源时,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每一堂语文课都有特定的教学任务,影视资源应能直接服务于这些任务。例如,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若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可选取一些制作精良、能够准确展现诗词所描绘场景的影视片段,像《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对古诗词进行演绎的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词意境。
(二)适度性原则
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起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比如在讲解一篇记叙文时,可在导入环节播放几分钟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影视片段引发兴趣,在分析人物形象等关键环节,还是要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通过对文字的研读来加深理解。
(三)引导性原则
在播放影视资源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观看目的和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看。播放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将从影视中获得的感受与文本知识相结合。例如,在播放《背影》相关影视片段前,可提问学生 “注意观察父亲的动作细节,思考这些细节体现了父亲怎样的情感”,播放后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影视中的直观感受回归到对文本中父亲形象和父子深情的理解。
四、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不同课型中的应用
(一)新授课
(二)复习课
(三)作文课
五、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源辅助教学的实践效果与反思
(一)实践效果
(二)反思
六、结论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辅助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培养综合素养。通过遵循针对性、适度性、引导性原则,将影视资源合理应用于不同课型,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资源筛选难度大、学生个体差异以及技术操作等问题。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充分发挥影视资源的优势,克服困难,使影视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初中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3] 张明。影视资源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语文天地,2021 (16): 12 - 14.
[4] 刘悦。论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不同课型中的运用技巧 [J]. 课外语文,2020 (30): 111 - 112.
[5] 陈丽。以影视资源助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J]. 教学与管理,2019 (33): 105 -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