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1
/ 2

心理学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分析

白宪宇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东湖小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强小学生人才培养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给予了高度关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稳定与心理成长。小学体育教学中积极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创新教学方法,能够确保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到自信和安全,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心理学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引言: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应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应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将心理学相关知识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特点积极构建正向反馈机制,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展开心理学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势在必行。

一、融合心理资本理论,培养积极心态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师在心理学理念指导下展开教学活动中,可融合心理资本理论,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教师需深刻理解心理资本理论的核心要素,即希望、乐观、韧性与自我效能,并将其内化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注重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乐观态度及面对挑战的勇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中,首先应明确心理资本理论着重于个体的心理力量,包含自信心、乐观态度、希望和韧性等维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体育练习中积极面对挑战,建立自信心,增强应对失败的能力。例如,在跳高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先传授学生正确的技术要领,随后设置逐步递增的练习难度,每次突破新高度后给予即时积极反馈,鼓励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成就感,逐渐提高自信心。并引入“积极心理环节”,在每一轮练习前带领学生进行深呼吸放松练习,帮助学生进入放松状态,避免因紧张情绪影响体育表现,引导学生在面对高难度跳高时能够更加自信地投入到练习中,即使失败也能积极调整,不放弃尝试,最终突破个人纪录。最终在有效结合心理资本理论基础上,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在情感层面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持续兴趣。

二、开展课堂心理安全感建设,给予学生情感支持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师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应意识到心理安全感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基石,因此构建安全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可为学生营造正面的课堂文化,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感受到被理解,给予学生情感支持[2]

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心理安全感建设中,为给予学生情感支持,确保学生在情绪上感到安全并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可以引入细致的课堂管理和情感支持策略帮助学生树立信任感,构建一个没有评价压力的学习环境。如在进行接力赛练习时,教师可以引入“鼓励接力”环节,在每次学生传递接力棒时,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积极的口头鼓励和非语言支持,帮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情感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每一名参与者都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成绩如何,努力过程才是最重要,并在比赛后重点关注情绪疏导,特别是对表现不佳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怀,避免让其感到羞耻或沮丧。最终在营造心理安全感,不断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意愿中,可有效改善学生情绪反应,最终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三、采用正向反馈机制,激发学生内在动机

给予小学生正向反馈,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因此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师可对学生的积极表现、努力尝试及进步给予明确、正面的肯定与表扬,这种反馈能够直接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篮球投篮相关体育技能练习中,教师可在学生每次投篮后无论成败,立即给予肯定性反馈,如“动作很标准,下一次投篮一定能进”,并专注于学生的努力过程,而非单纯的成绩。且避免单一评价结果,而是针对学生动作的改进提出具体建议“你的站位很好,可以稍微调整一下投篮角度,增加投篮的成功率”。这种正向反馈机制的落实,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努力的重视,而不仅仅是对最终成绩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正向反馈不仅聚焦于学生的成功,还在失败时提供支持,鼓励学生将错误视为成长的机会,因此教师还可以设置“进步奖励”机制,每当学生在投篮过程中表现出进步时,给予积极的口头表扬,如“今天你的投篮稳定性提高了”,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保持积极心态,进一步提高自我要求,能够有效激发其内在动机,推动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全面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落实中,教师应积极融合心理学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增强课堂心理安全感以及采用正向反馈机制,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促进其对体育活动的长久兴趣和自主参与,充分发挥心理学理念价值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体验,推动其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日宸. 应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J]. 体育风尚,2023(15):149-151.

[2] 顾雯霖. 论体育心理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J]. 运动-休闲,2023(1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