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学策略研究——以《金色的鱼钩》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新课程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学策略研究——以《金色的鱼钩》为例

宁西梅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大禹小学044600

一、案例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基础教育关键部分的小学语文,肩负着传递传统文化、塑造学生价值观的使命。革命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部分,富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深刻内涵。将革命文化整合进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历史,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还能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课文《金色的鱼钩》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叙述了一位炊事班长谨记部队指导员的指示,全心全意地照料三名生病的小战士穿越草地,直至牺牲自己的动人故事。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主题的经典之作,《金色的鱼钩》对于革命文化教学的开展具有显著的研究意义。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课堂伊始,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视频,展现草地的恶劣环境:茫茫草地,沼泽遍布,战士们艰难前行。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红军战士们面临着哪些困难?”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饥饿,有的说疾病,有的说行走困难。教师接着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金色的鱼钩》,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这个鱼钩上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

片段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在深入阅读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关注描述炊事班长的外貌、言谈、举止和表情的句子。例如,“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时,教师提出问题:“这段关于外貌的描述,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学生们回应说,他们能感受到炊事班长的衰老和疲惫。教师继续引导:“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为何仍旧坚持不懈?” 经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们领悟到炊事班长对战士们的深情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又如,在读到“他坐在那里,手里捧着搪瓷碗,咀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咀嚼一阵后,皱着眉头艰难地咽下”时,教师让学生模拟这一动作,体验炊事班长吃鱼骨时的困难,从而深刻理解他为了确保战士们能吃饱,自己愿意忍受苦难的崇高精神。

片段三: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开展了 “我心中的英雄” 分享活动,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所知道的革命英雄事迹。有的学生讲述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故事,有的学生分享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之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以 “假如我是《金色的鱼钩》中的一名小战士” 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

三、案例分析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在导入环节,教师播放高度还原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视频,视频中草地雾气重,战士们深陷泥泞,沼泽吞噬战友,且饥饿疲惫。播放后教师问红军战士面临的困难,学生们踊跃回答,如没食物、疾病难治疗、行走困难等。教师顺势引出课文《金色的鱼钩》。这种情境创设契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特点,能抓住学生眼球,激发其探究课文的兴趣,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及蕴含的精神.

(二)文本细读培养语文能力

在精读课文阶段,教师巧妙引导学生聚焦于描写炊事班长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教师耐心提问:“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们经过思考,纷纷表示能看出炊事班长历经岁月沧桑,十分苍老和疲惫。教师进一步启发:“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他为什么还这么坚持?” 学生们分组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最终体会到了炊事班长对战士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忠诚。在读到描述“他坐在那里,吃着草根和鱼骨头,皱眉咽下”的段落时,教师会鼓励学生亲自表演这个动作。学生们在表演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炊事班长吃鱼骨头时的艰难,从而深刻领悟到他为了让战士们吃饱,自己甘愿吃苦受累的伟大精神。通过这样的文本细读与表演体验,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语言鉴赏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拓展延伸增强情感体验

在拓展环节,教师安排了“我心中的英雄”分享活动。学生们热情地讲述了革命英雄的故事,如刘胡兰的英勇牺牲和董存瑞炸碉堡的壮举。活动后,教师布置了以“假如我是《金色的鱼钩》中的一名小战士”为题的写作作业。学生们在写作中结合了课堂所学和自身情感,深化了对革命文化的理解。通过分享和写作,学生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个人情感体验,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和对革命先辈的敬仰。

四、案例反思

(一)成功之处

实现教学目的:本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对《金色的鱼钩》一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充分感受到了炊事班长的高尚品德,并在语文技能上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和进步,有效地实现了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方法策略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三维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兴趣: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情境创设、文本细读、表演、分享活动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二)不足之处

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但仍有部分学生较为被动。教师未能充分关注到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引导和鼓励不够,导致这部分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情感体验上可能存在不足。

文化内涵挖掘深度有待提高:虽然在教学中对革命文化有所涉及,但对于《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更深刻的革命文化内涵,如长征精神的全面解读等,挖掘还不够深入。学生对于革命文化的理解可能仅停留在表面,未能形成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

(三)改进措施

加强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提问、小组活动等方式,鼓励那些较为被动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深入挖掘革命文化内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加强对革命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内涵。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能够借助丰富的历史文献和组织特定主题的讨论,帮助学生全面且深刻地领会革命文化,培育他们对文化继承的意识以及对国家的热爱。

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中革命文化的教学要求教师持续地寻求和创新教学方法,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使革命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成长,培育出具备优秀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社会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