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东兴九年一贯制学校 陕西 商洛 726300
摘要:新时代下,红色教育传承是我国中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核心使命,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国家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红色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是做好红色传承工作的基础前提。同时,完善中小学思政教育体系,加强传承方式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基于此,本文探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理念的实践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红色教育;中小学思政课;渗透;实践;研究
红色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为国家谋独立、为民族求解放、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永恒记忆。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后,相关部门又出台了包括《关于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致力于从国家到地方形成合力聚焦问题。因此,学校要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培育更多的时代新人。
一、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政策落实
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建引领,压实各级责任,充分发挥党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稳步推进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系统统筹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逐步将政策方案转化为实际效能,做到聚焦主要矛盾精准发力,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施提供政策先导和制度保障。第一,中小学各学段积极贯彻上级政策,特别是高校应充分发挥排头兵的作用,率先落实教育部门的决策部署。第二,中小学要提高政策执行力,确保政策落实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第三,中小学各学段人员应主动对标自身层面的发展目标和实践要求,做到顶层设计与政策落实、总体目标与分类目标、价值引导与知识育人的有机统一。
二、创新红色文化的融入途径与方法,推进融合的体制机制建设
首先,中小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育一线的实践者,他们充分了解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育的基层前沿真实状况,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思政课教师长期处于教学一线,熟悉思政课教育规律,更能清楚洞悉当前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的关键症结所在。例如,某校曾探索“微课”“慕课”“网络评论员文章”“红色话剧演绎”“红色文化有奖知识竞猜”“实地考察学习红色圣地”等各种活动,升华了红色文化融入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成效。其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要多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一线红色文化融入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真实情况,要多与一线思政课教师交流沟通,学会聆听一线思政课教师的心声、诉求,收集一线思政教师专业化合理意见建议。同时要创造一线思政教师与地方教育管理者面对面交流机会,定期积极组织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不断学习最前沿科学理论,营造红色文化融入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良性氛围。
三、理性升华:建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的精准模式
一是找准融入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和中小学生思政课着力点相同:中小学思政课旨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思辨能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伟大的革命力量、吃苦耐劳品质、团结奋斗精神,能引导中小学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中小学学生的品德修养。在融入过程中,教师要从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维度、典型人物的主体维度、重大事件的实践维度,找准与中小学学生的契合点进行融合。二是紧扣中小学学段特点精选“融料”。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厚,教师在资源选取方面既要与中小学课程知识体系的生成逻辑、学生认知特点、育人逻辑相结合,还要选取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革命史、奋斗史中的典型人物、事件、重大成就等精髓内容。例如,对小学生要选取鲜活的历史故事,对中学生要注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对学生要注重培育他们主动传承红色精神的意识。三是充分用好思政大课堂。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思政课改革如火如荼,呈现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的大思政新局面。把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科学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精准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的社会实践课堂,要避免随意性、机械性和碎片化嵌入。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也可以通过短视频、多媒体平台、VR体验等方式激活红色文化资源,激发学生潜能。
四、确定主体定位,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联动机制
思政教育是带有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落实践行的一种思想理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对内部成员实时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教育,促使其形成一定社会阶级需要的思政品德实践活动。这一概念当中可以知晓,思政教育以社会阶级或集团为主体,我党性质与宗旨决定其领导主体地位。所以,中小学思政教育中,由学校党组织承担领导主体责任。然而,一般情况下,红色基因传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任务和系统当中的宣传教育工程,政府部门和家庭都要积极参与,给与足够的支持。学校需建立基于党支部的红色基因传承拉联动制度,以共产党和政府政策为指导,师生把握好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政治方向,校内德育处与教研组加强合作,社区与家庭给予帮助与支持,形成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立体教育网络,从而实现学校红色基因于思政教育中的有效传承。
五、构建红色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推进红色教育。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红色文化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理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得到了显著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也得到了增强。
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理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分阶段实施红色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构建家校社协同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推进红色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的渗透。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