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小衔接背景下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基于幼小衔接背景下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贾佩波

吉林省扶余市三义学校   吉林 扶余 131200

摘要:阅读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早期阅读对幼儿进入小学,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阅读还能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眼界和陶冶幼儿性情。因此,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文章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二是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三是教给幼儿有效的阅读方法,四是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幼小衔接;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前言: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幼儿阶段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将对其以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而在小学阶段,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幼小衔接中应注重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的阅读材料、合理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助幼儿逐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从而为今后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从幼小衔接出发,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

1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1借助讲故事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大班的幼儿喜欢听故事,教师在讲故事时,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引起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联想,激发他们想要阅读的欲望。如教师在餐后活动时,可以给幼儿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在讲故事前,教师可以通过猜谜语“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让幼儿思考“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在去找青蛙妈妈的途中,小蝌蚪们遇到鸭妈妈、鱼妈妈、螃蟹妈妈、乌龟妈妈时,小蝌蚪是怎样说的”“鸭妈妈、鱼妈妈、螃蟹妈妈、乌龟妈妈长什么样子”“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从而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听完故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表演故事,回家把故事分享给爸爸妈妈听,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2通过故事表演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在开展幼儿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手偶表演、故事表演等,让幼儿展现自己所掌握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表现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幼儿的交流能力,进一步巩固幼儿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故事《三只蝴蝶》时,可以让幼儿观察《三只蝴蝶》的故事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再讲述故事的内容,让幼儿展开想象,理解故事的内容,进而模仿蝴蝶和花朵的动作和语言。最后在活动区创设《三只蝴蝶》的故事场景,摆上白色、红色和黄色的花,让幼儿戴上蝴蝶翅膀的道具进行表演,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又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故事表演能力,对幼小衔接起到一定的帮助。

1.3通过操作图片排序的教具提高幼儿阅读兴趣

教师可制作若干份图片排序的教具,也可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故事书,事先让幼儿熟悉故事的内容,然后请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将图片按序排列好,并互相交流故事内容,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语言,同时也增加了阅读图书的趣味性。

2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

2.1给幼儿创设温馨、愉悦的阅读环境

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创设一个图书角,在图书角里铺上软垫,放上几个布娃娃、几个抱枕,在书桌上铺上精美的桌布,在书架上摆上颜色鲜艳、趣味性强的图书,创设一个愉悦的阅读环境,让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在墙面环境上,也可以做一个新书介绍栏,张贴一些看图讲故事的语言图片,挂上幼儿阅读时聚精会神的照片或图片,为幼儿创设一种自觉学习的氛围;每天早晨入园、餐后、午睡前等都可以给予幼儿自由读书的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图书阅读;也可以进行图书分享活动,设置一个表演的舞台,请个别幼儿当播音员,为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朗读一首儿歌,表演一个广告,播放一则新闻等。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可以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激发幼儿阅读和表达的欲望,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2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营造“书香家庭氛围”

仅仅依靠幼儿园的教育和努力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是微不足道的,还应进行“家园共育”,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通过开展“一对一”的亲子阅读活动,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倾听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家长应重视幼儿的认知特点,利用假期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接触各种人和事物,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幼儿的见识,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这有利于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家长还可以带幼儿到图书馆,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图书,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分享彼此观点。在阅读前,家长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这样可以充分地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让幼儿迫不及待地去阅读,从而掌握图书的内容,增长见识。

3教给幼儿有效的阅读方法

3.1引导幼儿按序看书

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书的结构,懂得按页码的先后顺序翻阅图书,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故事内容。

3.2引导幼儿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

教师要引导幼儿辨别图书中的人或物,说出图书的主要内容以及蕴含的教育意义,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书,就可以避免看书囫囵吞枣的现象,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如学习故事《三只小猪》,在幼儿阅读前,教师可以提问:“小朋友,你知道三只小猪会造什么样子的小屋吗?”让幼儿带着问题去阅读,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再次提问:“为什么大灰狼进不了老三的屋子?”这种个别与集体提问相结合的师幼互动,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幼儿对阅读材料的掌握程度,还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最后让幼儿讲述故事,巩固故事内容,做到学以致用。

3.3在阅读图书时,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文字

在阅读图文并茂的图书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将阅读和识字相结合,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认识一些常见的汉字,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观察、分析等思维能力,这对幼小衔接有相当大的帮助。

4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4.1以身作则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和家长都是幼儿的一面镜子,因此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想让幼儿爱上阅读,自己就要先爱上阅读。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幼儿,当教师或家长叫你去看书,他们却在看手机、上网,玩得不亦乐乎,你在这样的环境下能静下心看书吗?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以身作则,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4.2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阅读常规

家长可带幼儿去图书馆感受安静阅读的气氛,教育幼儿阅读图书时要保持安静,要爱护图书,阅读完要把图书放回原位,学会运用正确的姿势阅读图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束语: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园大班是开展幼小衔接最关键的一年,教师和家长要一起努力,共同携手,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遵循幼儿、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理性看待“幼升小”,悉心陪伴,科学衔接,为幼儿、小学生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杰.幼小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衔接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21.

[2]黄熙雯,冯江英.英国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标准的演进、特征及启示:基于《早期基础阶段法定框架》的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3,39(4):86-93.

[3]张慧丽.公共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服务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图书馆,2012(6):87-89.

[4]柯丽花.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23(20):15-17.

[5]康士宏.早期阅读对幼小衔接的意义研究[J].科幻画报,2021(04):167+169.

[6]朴启媛.浅谈早期阅读如何有效促进幼小衔接[J].吉林教育,2017(4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