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模式研究

何凯

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建筑施工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内部结构复杂等特点,同时面临多种内部及外部环境因素的挑战,这使得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安全风险不仅关乎工人生命财产安全,还直接影响到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模式研究,对于提高施工安全水平、保障工程质量、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控制管理模式

引言

建筑施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其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水平直接关乎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深入研究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模式,探索高效的风险管理策略,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的关键。这不仅能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该领域的研究,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更对实践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败与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如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安全风险控制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将潜在的危险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它通过对施工环境、设备、人员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理。

此外,安全风险控制还能提升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一个拥有完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的企业,能够更好地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2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2.1人员相关风险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人员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不可忽视。一方面,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参差不齐。许多施工人员未经系统的专业培训就上岗作业,例如在混凝土浇筑工作中,不熟练的工人可能无法准确把握浇筑的速度、高度和厚度,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引发安全隐患,像结构强度不足在后期使用中可能坍塌。另一方面,人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也影响施工安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容易使工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而且部分工人存在侥幸心理,不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如在高处作业时不系安全带,这大大增加了坠落事故的发生概率。

2.2设备设施风险

建筑施工离不开各类设备设施,而这些设备设施也蕴含着诸多安全风险。其一,设备的可靠性是关键问题。一些老旧设备由于长期使用,零部件磨损严重,容易出现故障。例如塔式起重机的钢丝绳经过长时间的起吊作业后,可能会出现断丝、磨损等情况,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更换,在起吊重物时就可能发生钢丝绳断裂,导致重物坠落,砸坏周围的建筑结构或伤害到地面人员。其二,设备的适配性也很重要。不同的施工任务需要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设备,如果设备选型不当,如在狭小空间内选用大型挖掘设备,不仅会影响施工效率,还可能因操作空间受限而引发碰撞等安全事故,对设备本身和周边的人员与设施造成损害。

2.3环境方面风险

建筑施工项目的环境因素对安全有着显著影响。一方面,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多变。恶劣的天气状况如暴雨、大风、雷电等会给施工带来极大风险。暴雨可能引发施工现场的洪涝,淹没电气设备,造成短路引发火灾或电击事故;大风天气下,高处作业的脚手架、模板等容易被吹落,危及下方人员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也存在风险。如果施工场地位于人口密集的居民区附近,施工产生的噪音、粉尘等污染可能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引发居民与施工方的矛盾冲突,干扰施工进程。

3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策略

3.1人员管理策略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人员管理是安全风险控制的关键。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对施工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包括施工技能、安全知识、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知识。例如,针对高处作业人员,要培训其正确使用安全带等防护设备的方法。同时,建立完善的人员考核制度,定期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和安全知识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重新培训或辞退。在施工现场,设立安全监督人员,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实时监督,及时纠正违规操作行为,如发现未戴安全帽的人员立即制止并进行教育处罚,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

3.2设备管理策略

设备的正常运行对建筑施工安全至关重要。首先,要做好设备的采购管理,选择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设备。在采购时,对设备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确保所购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施工要求。其次,建立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制度,根据设备的类型和使用频率,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例如,对于起重机,要定期检查钢丝绳的磨损情况、制动系统的性能等。同时,采用先进的设备检测技术,如无损检测技术对关键设备的内部结构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另外,对设备的使用也要进行规范管理,制定设备操作规程,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防止因违规操作引发安全事故。

3.3材料管理策略

建筑材料的质量和管理方式影响着施工项目的安全。在材料的采购环节,要严格把控质量关,对材料供应商进行筛选和评估。采购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材料知识,能够识别材料的质量优劣。例如,对于钢材的采购,要检查其材质证明、规格尺寸等是否符合要求。材料进场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退回。在材料的存储方面,要根据材料的特性进行分类存放。比如,易燃易爆的材料要存放在专门的仓库,且仓库要具备防火、防爆等安全措施。同时,要做好材料的防潮、防锈等工作,防止材料因存储不当而变质,影响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因材料问题引发的安全风险。

3.4环境管理策略

建筑施工项目的环境因素复杂多变,需要有效的管理策略。对于自然环境,要建立应对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例如,在暴雨天气来临前,对施工现场的临时建筑、脚手架等进行加固,对电气设备进行防雨保护,停止露天高处作业等。在高温天气时,为施工人员提供防暑降温措施,调整作业时间,避免工人中暑。对于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要采取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如采用隔音屏障、洒水降尘等措施控制噪音和粉尘污染。同时,合理规划施工场地的布局,确保施工车辆和机械设备的停放、运行不影响周边交通秩序,通过对环境的有效管理,降低环境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模式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体系。有效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保障人员安全与项目顺利进行。然而,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新的风险也会不断涌现。未来需持续深入研究,结合新技术、新方法,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以适应行业需求,实现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精准防控,推动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强譞.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的标准化管控措施探析[J].大众标准化,2024,(14):68-69+72.

[2]张晋勋,王春亮,刘学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3,52(17):106-110.

[3]刘全国.建筑工程安全风险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J].工程质量,2023,41(02):93-96.

[4]崔海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与管理[J].大众标准化,2020,(02):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