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日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西藏青稞,作为高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藏青2000的选育与推广,是西藏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提升了青稞的产量,还通过优化品质,增强了青稞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深入研究藏青2000的高产栽培技术,对于实现西藏粮食自给自足,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藏;青稞;藏青2000;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一、青稞藏青2000品种特性与生长环境
1.1 青稞藏青2000品种特性
藏青2000,作为西藏自治区农业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其品种特性对于理解其在高产栽培中的表现至关重要。该品种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成功地结合了母本藏青320的抗逆性和拉萨白青稞的优质特性,以及父本喜玛拉19号与昆仑164的高产潜力。这种遗传组合赋予了藏青2000诸多显著的品种特性,使其在高海拔、低温、低氧的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优良的生长性能。
藏青2000的植株高大,株高可达120至140厘米,具有良好的株型结构,使得通风透光性良好,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其叶片宽大,颜色深绿,体现出良好的光能利用率。其穗子大而紧凑,籽粒饱满,白粒率高,且籽粒饱满度和千粒重都显著优于传统品种,这使得藏青2000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此外,藏青2000的生育期适中,既能够在春季低温条件下正常发芽生长,又能避开夏季的高温和病虫害高发期,有利于保持其生长优势直到收获。
在品质方面,藏青2000的蛋白质含量适中,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口感良好,无论是作为粮食还是加工原料,都能满足人们对食物多样性和健康营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藏青2000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生产绿色无公害的青稞产品,符合现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要求。
在适应性方面,藏青2000展示了其对西藏高原独特环境的超强适应性。它能在低氧、低温、强紫外线的环境中生长,对土壤的适应性也比较宽泛,从砂壤土到粘壤土都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同时,藏青2000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低,能在西藏春季短暂的湿润期顺利生长,而在夏季的干旱期,其抗旱能力也能保证其正常发育,减少了灌溉压力。
1.2 西藏地区青稞生长环境分析
西藏地区的青稞生长环境独特而严酷,其气候、土壤、海拔等条件对青稞的生长发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藏区的春季低温和秋季早霜使得青稞的生育期相对较短,但同时也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夏季短暂且温和,有利于青稞在生育关键期的发育,而冬季的低温和持续冷冻则有助于土壤的自然消毒,为来年种植提供良好的条件。
西藏的土壤主要为黑钙土和草甸土,这些土壤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较少,但矿物质营养丰富,土壤贫瘠使得青稞对肥料的需求较高,且对肥料种类和施用方法较为敏感。因此,科学的施肥管理是提高藏青2000产量的关键。
西藏的高海拔特性对青稞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高海拔意味着低氧环境,青稞在这种环境下进化出了独特的生理机制,如通过增加生理活性来适应低氧,这使得藏青2000在氧气稀薄的高原环境中具有竞争优势。高海拔还带来了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这虽然对作物有潜在的伤害,但藏青2000通过特殊的生理适应性,如厚实的叶片结构和抗氧化物质的积累,能够有效抵御紫外线的伤害,保持正常的光合作用。
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1 播种技术
播种是青稞高产栽培的起点,对于藏青2000来说,选择恰当的播种期、播种量是至关重要的。藏青2000的播种期通常应在西藏地区春季土壤解冻后,具体时间因海拔和气候条件而异。研究表明,在海拔较低、春季温度升高的地区,藏青2000的播种期可以适当提前,以充分利用早春的低温和较长的生育期。 在适宜的播期内,青稞一般出苗期在7天左右,若播种过早,发芽慢、出苗晚青稞,易形成弱苗,易感染病害;过晚青稞,缩短青稞生长发育周期,不能充分的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达不到一季达高产的目的;成熟过晚,易遇风、雹等自然灾害,对海拔较高的区域,藏青2000不能正常成熟。因此,各地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海拔和当地青稞常规播种时间及藏青2000生育特性,适时播种,是夺取青稞高产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
播种量的确定是根据藏青2000的生长特性及预期的种植密度来决定的。亩播量一般在14-15千克,播种深度为5-7厘米。既能保证田间植株的合理分布,避免过度密植导致的通风透光不良,又能确保足够的个体数量以实现高产。在播种时,应采用包衣种子,以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和抗病能力,特别是对西藏高海拔地区常见的病害,如青稞白粉病和叶锈病,包衣种子能提供额外的保护。
2.2 施肥与灌溉管理
施肥与灌溉管理是藏青2000高产栽培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们对作物的营养供应和水分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西藏这种低温、低氧、低肥力的特殊环境中,科学的施肥策略和合理的灌溉技术是提高藏青2000产量的关键。
施肥管理应遵循科学配比和适时适量的原则。藏青2000对氮、磷、钾(NPK)的需求量有其特定的平衡,一般推荐氮磷钾以8:4:3的比例施用,以确保作物生长的氮素、磷素和钾素供应充足。肥料的施用应以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基肥通常在播种前施入土壤,以提供藏青2000生长初期的营养需求;追肥则在作物生长的中期和后期分次使用尿素10-15斤进行施用,以补充生长后期的营养补充。灌溉管理要考虑到西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和青稞的生理需求。在灌溉技术上,西藏地区推广使用滴灌、沟灌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和流失。藏青2000一般以五次灌水法原则进行田间灌溉,即头水“早”、分蘖水“赶”、拔节水“缓”、孕穗水“拔节-孕穗”、灌浆水第五次灌水时间大致在籽粒灌浆期,是籽粒灌浆需水高峰期。在青稞生长在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到抽穗前累计灌溉5次。
这些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还能减少由于水分过多导致的病害发生,施肥与灌溉管理是藏青2000高产栽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肥料配比、适时适量的施肥、有机肥料的利用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我们能够为藏青2000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水分环境,从而有效提升其在西藏高原的产量,为实现粮食增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防控的原则。在绿色防治技术的应用上,科研人员与行政层面紧密合作,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如25克/升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商品名:“扑力猛80ml”)、使用20%氯戊菊酯乳油、2. 5%溴氰菊酯乳油等高效低毒的新型农药,同时积极引入瓢虫、寄生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不仅控制了病虫害,还保护了生态环境。智能化、精准化防治技术,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更为可靠、高效的手段。此外,加强病虫害检测,找准最佳防治期,对病虫害源头进行灭虫处理,是绿色防治技术的核心。
2.3.1病害综合防治。藏青2000主要发生病害有青稞条纹病、青稞锈病、黑穗病、黄矮病。青稞条纹病、青稞锈病在降水较多,气温高的年份易发,发生后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主要防治时段是在藏青2000苗期到拔节期是最佳施药的时期;青稞黑穗病、青稞黑穗病属于种传病害,通过种子药剂包衣,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治青稞黑穗病。
2.3.2虫害综合防治。主要虫害分为地上害虫和地下害虫。地上害虫主要有蚜虫、芒缺翅黄蓟马、西藏飞蝗、喜马象甲、红蜘蛛等地上害虫在危害初期及要进行防治,一般在青稞拔节前后到灌浆前施药2-4次,可对地上害虫进行综合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象鼻虫,地下害虫不易发现,但出现危害即可大面积发生,而且不易防治,所以地下害虫的防治应当在播前整地时通过冬灌、深翻、“扎扭”技术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也可以通过生物防治以虫治虫,捕食性天敌瓢虫、寄生蜂;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电、色、温湿度等及机械设备来防治害虫的方法。
青稞病虫害防治管理研究强调了综合管理的重要性。从技术指导到药剂供应,从监测预警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协同作用是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推动防治技术的创新与推广至关重要。未来,优化化学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发展智能化防治手段,以及加强科研,将是青稞病虫害防治综合管理的重点方向。通过这些综合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还能提高青稞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高原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西藏青稞藏青2000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为青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化理论探索,创新技术手段,为青稞生产者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支持,同时也为其他相似生态区域的粮食生产提供借鉴,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德庆.西藏地区“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栽培技术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4年第10期0080-0083,共4页
[2] 武治华.西藏青稞藏青2000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4年第6期29-30,共2页
[3] 次仁央宗.高海拔藏青2000青稞栽培技术[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4年第3期0109-0112,共4页
[4] 扎西拉宗.藏青2000青稞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3年第12期25-25,共1页
[5] 尼玛.青稞种植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4年第6期0108-0111,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