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掘进施工技术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掘进施工技术的研究

刘璇

身份证号:411282198505212316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盾构技术不断发展,尤其在地质复杂区域的适应能力、施工安全性和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通过研究盾构掘进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在应用中遇到的技术挑战,包括地质复杂性、盾构机性能限制、施工监控及环境影响控制等问题。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实时数据采集、自动调整盾构机参数等技术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安全性,并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深入,盾构掘进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施工精度和可持续性,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盾构掘进、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技术、智能化、自动化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日益增加,盾构掘进技术作为关键施工方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盾构技术已经在多个项目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复杂地质条件、施工安全以及环保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旨在探讨盾构掘进施工技术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技术创新,尤其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分析当前的技术难点,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一、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掘进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逐渐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盾构掘进技术因其能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深埋隧道施工,避免了地面交通的干扰,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主力技术手段。盾构机通过其强大的土压平衡系统,能够有效应对不同土质和地下水环境,减少了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国内盾构掘进技术已逐步从传统的单一机械化施工向智能化、自动化施工转型。盾构机的设计和技术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刀盘、推进系统、土压平衡系统和掘进监控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使得施工效率显著提高。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的不断变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已逐步融入盾构掘进施工全过程,从掘进过程中实时监测到自动调整盾构参数,极大提升了施工精度与安全性。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尽管如此,盾构掘进技术在一些方面仍面临挑战。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地质条件日益复杂,尤其是在软弱地层、高水位区以及复杂交叉地段,盾构机的掘进性能和稳定性仍然受到一定限制。施工中的土体沉降、隧道变形以及地下管线的干扰等问题,依旧是施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难题。因此,盾构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与创新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未来,盾构掘进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通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及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盾构机的自动化程度将不断提升,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以及确保施工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盾构掘进施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技术挑战

在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掘进施工中,尽管盾构技术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和施工难题。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是影响盾构施工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不同的地下环境中,土层类型、地下水位以及岩土结构的变化都可能对盾构机的推进造成影响。例如,在软弱土层或水流冲刷较强的地层中,盾构机可能面临推力不足、刀盘磨损加剧、泥水排放不畅等问题,导致施工进度滞后,甚至发生施工事故。

盾构机的性能优化依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现有的盾构机虽然已能适应多种地质环境,但对于极端地质条件,尤其是强软土层、硬岩层及复杂的断层带,盾构机的稳定性和掘进效率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刀盘的选择和推进系统的优化,特别是在面对不同土质时如何快速调整盾构机的掘进参数,仍需依赖更多的技术创新和设备改进。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周围建筑物和管线的限制,施工空间狭窄时,盾构机的操控精度和推力调节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施工监控和安全管理也是盾构施工面临的技术挑战之一。在盾构施工过程中,沉降控制和隧道变形监测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城市密集区域,地面沉降可能对周围建筑和交通设施产生影响。对盾构机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及动态反馈的处理,成为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现有的监控技术在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时,可能存在响应滞后和精度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微小变形和隐蔽风险的预判能力有限。盾构施工中的环境影响控制仍然存在较大挑战。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加深,施工对周围环境的扰动日益增加,尤其是水土流失、振动噪声、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可能对周边生态和建筑物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软土、湿润地区的施工环境中,成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三、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方向:从优化到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盾构掘进技术正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技术创新的推进为施工效率的提升、施工安全的保障以及环境影响的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过去,盾构掘进的优化主要依赖于机械性能的改进和操作人员的经验积累。随着工程对施工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技术优化已无法满足复杂施工环境下的需求。如今,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为盾构施工带来了更大的变革,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应用,盾构施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智能化盾构掘进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实现了对施工环境的动态感知与预警。通过传感器、激光扫描、图像识别等技术,盾构机能够在掘进过程中实时获取土层变化、隧道形变和设备状态等数据,这些信息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反馈到指挥中心,进行自动分析与调整。基于这些数据,盾构机能够自适应地调整推进参数,优化切削刀盘的工作状态,最大程度地提升施工效率并降低能耗。同时,施工过程中对盾构机的状态监控更加精准,任何异常情况都能得到及时识别和处理,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盾构掘进施工的协同工作模式也得到了创新。在多个施工环节之间,数据共享和协调工作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也增强了不同系统之间的协同作业能力。例如,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机可通过数字化预报与实时监测,预测地下结构的变化趋势,合理规划施工路径,从而规避潜在风险并提高掘进的稳定性。

通过这种智能化系统的应用,盾构施工不仅能够实现自主优化,还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进行灵活调整,使得施工过程更加智能高效。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深入应用,盾构掘进技术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施工模式的限制。智能化盾构机不仅能够提高施工速度,减少人为干预,还能够在更复杂的地下环境中实现精准施工。环保技术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关注,未来的盾构施工将在减少对地下水、地表环境以及周围建筑物影响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掘进技术在不断发展中,智能化和自动化成为未来的关键方向。通过技术创新,盾构掘进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还有效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尽管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挑战,智能化控制系统和大数据应用为盾构施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盾构掘进技术将进一步提升施工精度、降低成本,并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伟.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掘进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 现代工程技术, 2022, 18(4): 115-120

[2]赵玲, 吴志强. 盾构掘进技术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J]. 岩土工程技术, 2023, 41(6): 1325-1330

[3]林涛, 张晓彤.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施工中的安全控制技术研究[J]. 建筑施工, 2021, 39(2): 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