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融媒体中心 安徽芜湖 241300
摘要:本文剖析事业单位经济师绩效考核问题,包括指标不科学、方法单一、过程欠公正、结果应用不足等,并提出改进策略。应构建科学指标体系,融合量化与定性指标;运用360度及KPI考核法;明确考核标准,建立监督机制;强化结果应用,与薪酬和职业发展挂钩,以提升考核科学性与有效性,促进单位与经济师共同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
前言: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对于经济师的工作评价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师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其工作绩效直接影响着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整体运行效率。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师的专业优势,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1事业单位经济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1考核指标不科学
事业单位经济师绩效考核存在指标问题。其一,指标缺乏针对性,部分单位采用统一体系,未考量岗位专业性、工作内容多样性与业务领域特点,像财务经济师与投资分析经济师,工作重点与成果不同,却用相同财务指标考核,难以精准衡量绩效。其二,指标重“量”轻“质”,过于侧重量化指标,如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项目数量等,而忽略工作态度、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定性指标。这虽客观易操作,但对经济师难以量化的成果和素养,如决策建议质量、经济形势分析判断能力等无法准确评估,易使经济师重短期利益与量化任务,忽视长期规划与团队协作,不利单位可持续发展。
1.2考核方法单一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在经济师绩效考核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考核方法,如上级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事评价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经济师的工作表现,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上级评价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如领导的个人偏好、对员工工作了解的不全面等,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自我评价往往存在自我夸大或过于谦虚的情况,难以真实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同事评价可能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干扰,出现“老好人”现象或恶意评价的情况,影响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单一的考核方法无法全面、多角度地获取经济师的工作信息,难以对其工作绩效进行综合、准确的评估。
1.3考核过程缺乏公正性
事业单位经济师绩效考核存在过程问题。一方面,考核标准不明,部分单位的考核标准不清晰,对一些指标评分标准未详细界定,考核人员只能凭自身理解打分,致使考核结果易出现较大差异,缺乏公正性与权威性。另一方面,考核过程不透明,经济师不清楚考核结果的得出方式,难以监督申诉。考核中可能存在暗箱操作、人情分等不良现象,损害员工利益与积极性,破坏单位和谐稳定,使绩效考核无法有效激励约束员工,反而引发员工不满抵触,不利于单位发展。
1.4考核结果应用不充分
事业单位经济师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存在不足。其一,与薪酬挂钩不紧,在部分单位,经济师绩效结果对薪酬调整影响小,职务晋升和工作年限仍是薪酬提升关键,使绩效考核经济激励失效,员工不重视,积极性降低。其二,未与职业发展有效结合,考核后单位未依结果为员工规划职业发展。优秀者未获足够晋升、培训与挑战任务,无法施展才能;不佳者未得到辅导培训提升绩效。这让员工职业发展缺方向与动力,影响队伍稳定性与整体素质,不利于单位人才建设和长远发展。
2事业单位经济师绩效考核的改进策略
2.1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一方面,增强指标针对性。先深入开展经济师岗位工作分析,精准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任务与流程,挖掘关键绩效因素与指标。比如经济规划岗位的经济师,重点考查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与对单位经济的推动作用;成本管理岗位的则聚焦成本控制目标达成与降低率等。同时,制定指标时充分吸纳经济师的意见,让其参与其中,确保指标既合理又能被接受。
另一方面,实现量化与定性指标融合。保留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作效率等量化指标衡量工作成果,同时加大工作态度、沟通协调、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等定性指标比重。运用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关键事件法细化量化定性指标,如对工作态度从积极性、责任心、敬业精神等维度描述并分级赋分,增强考核的全面性与精准性,更科学地评估经济师工作绩效。
2.2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法
360度考核法:全面搜集经济师工作信息,涵盖上级、下级、同事、自我评价以及客户评价。下级评价能呈现其领导与团队管理能力,客户评价可从服务视角评估工作质量与专业度,像经济咨询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等。综合多维度评价,能突破单一考核局限,客观呈现工作绩效。实施时,需培训评价者,使其熟知流程与标准,保障结果真实可靠。
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法:依据单位战略目标和岗位特性,明确如投资回报率、成本利润率、预算执行率等关键绩效指标,并将其作为考核重点。这有助于经济师聚焦单位关键业务,提升效率与质量。同时,应随单位战略和业务变化,适时调整优化KPI指标,确保精准反映工作绩效与单位发展需求。
2.3加强考核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明确考核标准。制定详细、明确的考核标准,对每个考核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评分标准等进行清晰的界定和说明,确保考核人员在评价经济师的工作绩效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考核标准要尽量做到量化、客观、可衡量,避免使用模糊、主观的描述性语言。同时,要将考核标准向全体经济师进行公示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考核的内容和要求,提高考核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建立考核监督机制。成立专门的绩效考核监督小组,负责对考核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监督小组要定期检查考核工作的进展情况,审核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纠正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同时,要建立考核申诉机制,允许经济师对自己的考核结果提出异议和申诉,监督小组要对申诉进行认真调查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申诉人,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2.4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与薪酬调整紧密挂钩:将绩效结果直接关联薪酬待遇,依考核得分定薪酬调整幅度与方式。优秀者获大幅薪酬提升,激励其持续奋进;合格者给予适当增长,肯定其工作;不合格者则扣减或冻结薪酬,促其改进。如此薪酬激励机制,能让绩效考核切实激发经济师工作积极性与绩效提升,发挥其应有作用。
与员工职业发展相结合:依据绩效考核结果,为经济师定制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对绩效突出且具潜力者,提供晋升、培训、参与重要项目等机会,拓宽发展通道,激发其热情与创造力;对有待提高者,分析问题制定培训辅导方案,助其提升能力绩效,使个人与单位发展目标相融,实现共赢发展。
结束语:
概而言之,事业单位经济师绩效考核至关重要,关乎单位效益与运行效率。构建科学指标体系、多元考核方法,强化考核监督与结果应用,可解决现存问题,激发经济师优势与积极性,为单位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未来,事业单位应紧跟绩效考核前沿成果,结合自身优化完善体系,适应环境与发展变化,保障单位稳定前行。
参考文献:
[1]王桂艳.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师如何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发挥作用[J].今日财富,2023,(21):65-67.
[2]赵秀娟.行政事业单位高级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24):133-135.
[3]丁海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J].投资与合作,2022,(10):172-174.
[4]张志坚.浅谈经济师如何在乡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作用[J].秦智,2022,(09):137-139.
[5]林雅芳.我国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研究[J].营销界,2022,(05):152-154.
[6]程蕾.事业单位中的高级经济师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0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