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118000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学生群体特点的多样化,传统管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探索创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对于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学生管理模式创新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明确管理方向,构建更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学生发展
引言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观念、学习方式、职业规划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要求学生管理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深入研究学生管理模式创新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能够找准管理与学生成长的契合点,优化管理策略,充分发挥管理模式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现状
(一)管理理念的更新情况
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理念方面有一定的更新。部分院校开始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从传统的命令式、约束式管理向引导式、服务式管理转变。例如,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然而,仍有一些院校管理理念较为滞后,过于强调学校的权威性,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在管理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二)管理方法的创新实践
在管理方法上,高职院校进行了诸多创新实践。一些院校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如利用学生管理系统实现学生信息的快速查询和管理,通过在线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等。同时,部分院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分类指导和分层管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因素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管理措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有待提高,分类分层管理的标准不够科学合理等。
(三)管理体制的变革趋势
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呈现出一些变革趋势。一方面,学校逐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构建学生管理体制,引入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如完善学生管理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管理效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协同性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带来积极影响。创新的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安排学习的空间和权利。例如,一些院校采用弹性学分制和自主选课制度,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新的管理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能力。学生在自主安排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因自律性差,在自主学习中出现迷茫和懈怠的情况。
(二)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作用
创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环节,让学生提前了解职场规则和工作要求。例如,开展实习实训、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管理模式创新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这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提升职业竞争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实践活动与企业实际需求的贴合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
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新的管理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需求,建立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体系。例如,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优化学生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发展的策略
(一)构建个性化管理方案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构建个性化的管理方案。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收集信息,建立学生个人档案。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和管理措施。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有自主学习意愿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拓展学习资源和科研机会;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安排专门的辅导和帮扶。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全面发展。
(二)加强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学校与企业应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体系。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技术发展和岗位需求,参与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如实习基地、实训项目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建立企业导师制度,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职业规划。此外,完善校企合作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共同探讨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完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理念,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如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明确各组织的职责和分工,为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和服务的平台。同时,制定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项管理事务,如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等,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与学生发展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未来的实践中,应持续关注学生的变化和社会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模式,加强二者的有机结合,以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学生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付舒涵.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策略研究[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六).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2023:3.
[2]俞雄杰.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创新[J].中国新通信,2023,25(06):161-163.
[3]刘宇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策分析[J].快乐阅读,2022,(12):118-120.
[4]周敏.“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22,20(05):93-95.
[5]黄煌.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04):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