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市第三实验小学 472500
摘要:手势舞以其简洁易学、生动活泼的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音乐的理解和肢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本文基于“音乐+”视域,构建了手势舞创新作业设计的框架,强调音乐素材的适宜性与学生自主选择,手势舞主题应紧密结合音乐内容与学生兴趣,手势动作应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并鼓励学科知识的整合。并以实例阐述了手势舞创新作业设计的具体过程,旨在为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音乐+;手势舞;创新作业;小学音乐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地,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着从传统应试模式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型。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形式和内容都亟需革新。传统的音乐作业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简单的技能训练,缺乏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手势舞作为一种新兴的舞蹈形式,以其简洁易学、富有趣味的特点,为小学音乐作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一、手势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首先,手势舞以其简洁易学、生动活泼的特点,具备强大的吸引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颖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手势舞动作的简单性和趣味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使得学生更容易上手,从而减少了学习的挫败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这种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基础,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手势舞作为一种肢体表达形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传统的音乐教学侧重于抽象的乐理知识,学生难以直观地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而手势舞通过身体动作对音乐进行诠释,将抽象的音乐元素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其次,手势舞的编排和表演过程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手势舞需要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特别是手部动作的精细控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肢体的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控制力。同时,手势舞与音乐的紧密结合,也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在跟随音乐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培养其对音乐节拍的敏锐感知能力。
二、基于“音乐+”视域的手势舞创新作业设计框架
基于“音乐+”的理念,小学手势舞创新作业设计应构建一个多维度、协同发展的框架,以充分发挥手势舞在音乐教学中的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在音乐素材的选择上,应注重其适宜性和学生的自主性。适宜的音乐素材应具备节奏鲜明、旋律优美、主题积极向上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其次,手势舞主题的确定应充分考虑音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既要能够体现音乐作品的内涵,也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次,手势舞动作的设计应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在手势舞的创作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对音乐的理解,创造出与音乐主题相符的个性化手势动作。这些动作可以是简单的模仿,也可以是自由的发挥,强调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使其在舞蹈的创作中展现独特的个性。最后,手势舞创新作业应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可以通过将手势舞与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有效增强作业的综合性和趣味性。
三、手势舞创新作业设计实践
《乡间的小路》作为一首经典的台湾校园民谣,其旋律清新流畅,节奏明快,歌词描绘了乡村的自然景色和宁静氛围,所以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考虑到《乡间的小路》的歌曲意境,手势舞的主题可以围绕“乡村田园风光”或“轻松愉快的牧归”展开。具体而言,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作业设计:一是展现乡村美景,用手势模仿微风吹拂、阳光洒落、鸟儿飞翔、小溪流水、树木摇曳等景象,以此展现乡村的自然风光;二是描绘牧归场景,用手势模仿老牛缓缓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样子,牧童吹着短笛,夕阳西下,晚霞映红天空等场景,进而展现一幅宁静、美好的牧归图;三是表达悠闲情绪,设计一些舒缓放松的手势动作,表现歌曲中轻松愉快、惬意的心情。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在理解歌曲意境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进行创作。因为每个学生对乡村和歌曲的理解都有差异,所以鼓励他们表达各自独特的感受。在手势舞创新作业中,还应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以此增强作业的综合性和趣味性。比如,在语文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朗诵或背诵与乡村景色相关的诗歌,并将其融入到手势舞的表演中;或者鼓励学生创作与《乡间的小路》主题相关的短文或诗歌。通过《乡间的小路》的手势舞创新作业设计,既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音乐,又能让他们在创作表演中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结束语:小学手势舞创新作业设计不仅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平台。手势舞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媒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通过合理运用手势舞,并将其与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可以构建更加丰富、立体的学习体验,最终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珂.融学课堂视域下手势舞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 2022(10):90-92.
[2]陈香旭,夏鸿雁.基于手势舞教学的音乐课堂构建[J].琴童, 2023(11).
[3] 《舞论》的手势表演论及其历史影响[J]. 尹锡南.南亚东南亚研究,2021(01)
[4] “小先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冯美玲.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03)
[5] 浅谈“律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张雁南.吉林教育,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