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野下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新时代视野下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刘宏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下,学生的信息接收和需求表达方式正在变得多元化,尤其是在网络的影响下,他们的观念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变化较大,这使得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复杂性。因此,面对这一巨大的变化,怎样去应对,并且提升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水平,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当前教育管理实践,不难发现,很多时候由于理念、体制等方面的不足,间接影响到思政教育实施。对此,文章将探讨新时代视野下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遇到的困境,提出创新性的开展对策。

前言:身处信息化时代,人才的需求已超越了传统的知识技能,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丰富的文化内涵,还需拥有健全的人格特质。学校教育的目标在于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而新时期的高标准无疑加重了教育的负荷,尤其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思想素质的培养。作为思想教育基石,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于实现教育目标至关重要。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教育管理必须要与时俱进,保证实施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学生;思想教育管理

1.新时代视野下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现存问题

1.1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在当前的管理实践中,学校的德育理念似乎滞后时代发展。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体系中,主要倚赖计划经济的框架,虽然承认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认识往往停留在理论、规则层面,未能得到充分的实践贯彻。教师们在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时,往往会暂时忽略对思想教育管理的深入实践,这无疑限制了其潜在影响力。该管理模式的思想观念相对封闭,未能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开放特性,其实施策略往往局限于局部环节,缺乏对全体师生、社会乃至全球视野的整合。此外,在师生互动关系中,学生倾向于被动接受,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这种传统模式亟待革新。

1.2管理体制处于脱离状态

当前思想教育管理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主要短板,一是单线垂直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架构下,党委承担着主导思想教育管理的重任,其决策自主性较强,但可能导致德、智教育的割裂,未能实现全面融合。党委着重于德育,而忽视了智育的重要性,反之,校长侧重于智育实施,认为德育并非其直接责任,这无疑削弱了教育的统一性和整体效应。二是互相脱离的协作模式,尽管这种模式试图打破党委工作单一性的框架,通过党委领导与各部门的协同作用来推进思想教育管理。然而,实际操作中,部门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化倾向,缺乏深度的沟通与合作,导致整体效能并未得到充分释放,效果的提升空间有待挖掘。因此,改革现有的管理体系,以促进各部门间的有效协作和整合,是亟待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1.3管理队伍发挥作用薄弱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管理团队效能的不足。首先,管理者并未充分理解其责任与使命,未能深刻领悟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在实践操作中,他们往往缺乏规划,无论是事前准备、事中执行还是事后评估,都未能深入思考,而是过于满足于当前的运作模式,仅仅满足于完成日常任务。同时,学校对于管理队伍的专业提升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定期为管理人员提供持续学习和专业培训的机会,也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他们在工作中难以保持持久的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管理队伍中,辅导员承担主要职责。然而,由于他们的工作特性,往往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思想教育管理。

2.新时代视野下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开展对策

2.1创新管理理念

鉴于当代学生思维行为的动态变化,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亟需革新,以适应时代的崭新要求。理念的转型与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要任务是革新对学生这一核心角色的管理观念,弘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使他们理解管理并非单纯的控制,而是服务的本质。具体来说,首先,学校需强化服务导向,持续关注学生的福祉,不仅关心其学术成长,也兼顾日常生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素。因此,教育管理应实质上转向以服务推动管理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服务质量。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在决策时,应充分倾听学生的声音,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再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表达,赋予他们自由空间,让他们在自我表达中积极参与思想教育管理,与管理人员形成有效的互动。最后,要以德育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学校的根本追求。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多方面,而德育尤为关键,它在塑造健全人格、引导正确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深化国家认同感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必须以德育为导向,深化其道德教育理念,以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

2.2优化管理体制

管理体系对思想教育管理的成效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构建全方位的管理系统是思想教育管理的初始关键,也是学校管理层亟待解决的核心议题。学生管理范畴广泛,涵盖学校各项运营,其复杂性要求超越单一部门的力量,现实中,各部门之间要紧密协作与协同管理,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识别和解决学生管理中的挑战,推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赢得学生的认同。党委在思想教育管理中扮演核心角色,既要发挥引领作用,又需与行政部门保持紧密合作。双方应在共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全校资源,以协同教育和管理,从而提升教育效能并提高管理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策略与教育手段相比,具有其独特性。在宏观掌控全局的同时,我们还需注重精细化管理,将这种理念深入融入思想教育管理,实施系统性的统筹管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尤其在教育领域,学生作为新信息的主动接纳者,通过网络接触多元内容,形成新的观念行为。然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带来了潜在的负面影响,对价值观塑造构成挑战。因此,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此外,由于个体差异显著,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强的差异化管理策略,以适应每个学生的特性和需求。

2.3提升管理队伍积极性

在思想教育管理领域中,其有效性依赖于教育工作者和辅导员的协同努力。首先,教育者需具备明确的政治导向,遵循社会主义思想,具备应对复杂环境的坚定立场和判断力。同时,他们还需持续提升自我,深化专业素养,把握教育普遍规律,将德育育人的目标置于首位。管理队伍的角色尤为特殊,既要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负责理论指导,又需承担管理者职责,科学分配管理资源,以服务精神推动德育工作实施。在当前,教育者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为思政教育奠定稳固基石;管理者则需具备创新思维,摒弃传统,探索适应性的管理模式,以科学性和可行性驱动信息传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在实施过程中,管理队伍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特殊需求,如思想不成熟、社会经验有限等,避免仅依赖说教,而应兼顾情感与理论的结合,以榜样的力量引导,通过情感共鸣触动心灵,逐步引导学生发展。对于理解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应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传达深奥的道理,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深化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管理工作效果,最终实现情感与思想教育的无缝融合。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新视野下,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有着巨大的机遇,也面临很多挑战。对此,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各个院校都需全面审视各种影响因素,既要深刻理解思想教育与管理的内在联系,又需系统地剖析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确保思想教育工作与时代要求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这有利于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士侠.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21,(27):169-172.

[2]徐学彬,卢毅,任吉财,等.高校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现状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