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及其防爆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及其防爆技术的应用

李民

(山西华晋吉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042100)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煤矿行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煤矿的开采活动通常在地底进行,然而地底作业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容易发生事故,这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在众多煤矿事故类型中,地底的爆炸事故尤为常见。因此,煤矿企业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地底防爆电气设备的应用技术,彻底排查并消除地底作业区域的潜在爆炸风险,确保地底作业的安全与稳定,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整体安全性能。

关键词:煤矿开采;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应用技术

前言

在煤矿井下,运用防爆电气设备及其相关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由电气设备引发的爆炸风险,显著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本文重点分析了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重要性、特点以及各类电气设备防爆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目的是为煤矿井下的防爆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1.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应用价值

为预防或遏制由电气设备引发的爆炸而特别设计的防爆型电气设备,是保障煤矿井下安全的核心工具。在煤矿井下,作业风险极高,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爆炸事故,这与井下特定的作业环境密切相关。井下环境通常昏暗潮湿,空间封闭,且空气中充斥着易燃易爆气体。由于井下作业大量依赖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在运作时会产生热量,若设备发生故障,可能产生电火花或电弧,极易引发设备自燃或自爆。这些热浪或火苗一旦扩散至外部,就可能点燃空气中的易燃易爆气体,导致煤矿爆炸。在极端情况下,爆炸还可能引起矿井坍塌,不仅给煤矿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到矿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利用防爆电气设备确保其他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防止因设备过热或故障产生的电火花引发爆炸,显得极为重要。

2.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基本需求

1抗潮性能

煤矿井下环境恶劣,电气设备需长期运行。由于地下水的影响,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较高,导致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易生锈,可能损害设备性能。因此,井下电气设备必须具备良好的抗潮能力。此外,井下潮湿环境是电气绝缘使用的主要原因,加之部分区域温度较高,为防止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所有电气设备在投入井下作业前,必须经过湿热试验,全面检查其性能,确保满足作业要求后,才能正式使用[1]

(2)坚固外壳

在矿井下作业环境中,所有设备均需配备具备高强度外层防护的结构。除了火灾和爆炸的潜在风险,煤块或岩石的坠落亦是频繁出现的问题。这些重物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撞击设备,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引发运行故障。因此,对于井下防爆电气设备而言,一个能够抵御一定重量冲击的坚固外壳是至关重要的。

(3)轻便、易于移动

在矿井作业过程中,电气设备的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防爆型电气设备需具备轻便、便携性以及易于操作的特性,以利于矿工进行设备的搬运工作。同时,设备结构的简化以及体积的缩小,将显著提升其检修、维护和保养的便捷性。

(4)可应对内、外部爆炸

防爆电气设备的主要特性之一是其能够抵御混合爆炸带来的损害,同时确保内部不会引发爆炸[2]。该要求规定了防爆设备外壳必须具备充分的机械强度。在实际应用中,此类设备通常采用铝合金、钢板、铸钢等高强度材料进行制造,这些材料能够承受至少1.5倍的设计压力,从而有效地阻隔爆炸产生的能量,并且便于直接进行接线操作。

3.在煤矿井下作业中电气设备防爆技术的实际应用

(1)冷磷化工艺技术的实践应用

采用冷磷化技术对隔爆面进行处理,必须借助磷酸盐溶液,将其涂覆于经过预处理的隔爆面上,以激发金属表面的磷化反应,从而形成一层较厚的磷化膜。经过冷磷化处理的金属表面,将展现出卓越的隔爆面抗腐蚀性能,这显著提升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和运行稳定性。以下将详细阐述该技术的实施步骤。

①首先,对设备金属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因为隔爆层表面的油污或锈蚀可能会影响设备的运行性能。工作人员需采取适当措施,彻底清除这些污渍和杂物,直至金属表面恢复光泽,之后方可开始涂覆磷化膏。

②在经过处理的金属表面均匀地涂上磷化膏,涂抹厚度应控制在 2~3 mm 之间。

③涂上磷化膏后,需检查表面膏体中的气泡,并采取措施消除它们,或者等待气泡完全消失,以确保隔爆面平整光滑。

④若环境温度低于 20 ℃,则需等待大约 3 小时。磷化完成后,刮掉表面的磷化膏,并用纱布清洁隔爆面。清洁完毕后,在表面再涂上一层防锈油,以防止腐蚀性气体或液体侵入设备内部,避免设备故障[3]

(2)热管技术的实践应用

热管技术提升传热和散热效率,增强设备稳定性和自动化。通过介质传递热量,具有低热阻,显著提高散热性能。隔爆型热管散热器中,热管传输热量,与基板共同传导设备和元器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管内部的循环,热量被有效散发,防止设备过热引发爆炸[4]。热管散热器与防爆电气设备电箱结合,形成整体式防爆壳结构,有效处理散热风险和防爆问题,确保井下电气设备稳定运行,提升自动化水平,满足现场作业需求。

(3)电气设备智能化技术的实践应用

恶劣的井下环境对防爆电器设备的创新构成了限制,进而影响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进程。新材料与新技术的涌现为煤矿行业带来了挑战。然而,部分制造商已成功研发出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的人工智能防爆设备,这些设备不仅功能全面、性能稳定,还具备多样化操作和故障自检功能,满足了自动化需求,引领了防爆领域的新发展。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避免了技术错误和人为失误。通过与人工智能化设备的结合,构建了现代化智慧矿井,显著提升了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人工智能化组合型防爆电气设备融合了智能传感技术和微处理技术,实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实时在线监管和诊断。该设备具备一体化、模块化和可视化特点,支持信息共享,实现了就地和远程诊断,以及网络化控制和程序化操作。一体化功能整合了监测系统、可视化设备和传感器,模块化允许灵活更换组件。可视化系统提供设备内部监控和视频可视化,便于实时监控和及时应对危险,有效预防和处理爆炸品事故,确保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

(4)隔爆外壳防爆技术

具备优异抗爆和阻爆性能的隔爆外壳,能够显著抑制由设备自身高温或电火花引发的爆炸事件。将隔爆外壳应用于防爆电气设备的外部,能够有效隔离电气运行时产生的电火花与外部环境,防止电火花扩散至含有爆炸性或可燃性气体的区域,从而避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5)安全电路防爆技术

在操作防爆电气设备时,应尽量采用低功率电源和低电压,以增强电路的安全性能。若发现电路电流过高,需适当调整电阻值以降低电流,或者增加电路的能耗,减少元件的能量输出,确保电路在安全界限内运行,从而有效预防潜在的爆炸风险。同样地,在设计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电路时,可以考虑加入超前切断电源的机制,为电气设备的电路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一旦电流超过设定的阈值,系统会自动触发断路器,切断电源。这种超前切断电源系统通常用于电气设备绝缘层损坏或机械故障时,及时断电能够有效避免设备运行和电路引发的爆炸危险[5]

(6)正压外壳技术

采用压力平衡原理的正压外壳防爆电气设备,能够有效防止设备自爆现象的发生。在系统内部压力超过外部爆炸性压力或高压的情况下,一旦达到压力平衡状态,正压外壳将阻隔可燃性气体的侵入,进而实现其防爆功能。

4.结束语

在煤矿井下作业中,安全防护措施显得格外关键。煤矿企业必须强化井下作业的安全监管,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采用防爆电气设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井下作业的爆炸风险,从而提升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水平。因此,煤矿企业应当强化井下防爆措施的管理,积极采纳包括冷磷化工艺、热管技术、智能化技术、隔爆外壳、安全电路、正压外壳等先进技术。同时,还需加大对新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投入,以推动我国煤矿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健钧.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技术分析[J].冶金与材料,2021(04):97-98.

[2]魏宏宇.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21(03):72-73.

[3]贾海峰.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技术[J].当代化工研究,2020(19):68-69.

[4]渠敬生.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技术初探[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08):116-117.

[5]薛三年.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爆研究[J]. 能源与节 能,2019(0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