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随着社会演变、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政治、文化多元化的冲突、碰撞和交融,不同思想面貌、社会风气、政治形态、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对高职学生带来巨大影响和冲击。高职学生作为一特殊群体,一方面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外一方面由于阅历的限制以及个人缺乏辨别能力,缺少深刻的是非观念,思想意识不精确,比较容易轻信并且受到不良思想和风气的蛊惑和影响,容易走向歪路邪路甚至违法犯罪。在这种背景下, 加强以正能量为导向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愈来愈多获取信息的方式背高职学生熟知,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的网络环境中,纵然人们接受新事物的方式增多、获取信息的方式更简洁、高效。但是当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还未确立、思想观念尚未稳固,在受到海量信息冲击时,若他们不具备辨认真假信息的能力,容易被他人煽动负面情绪和思想,从而影响他们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给老师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老师必须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网络动态。如果老师对学生动态的敏感性不强,就比较难用准确的内容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这就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挑战。
二 概念说明及功能分析
2.1 正能量定义与特征
“正能量”一词源于专著《正能量》,书中认为正能量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随着新时代下信息的快速传播,该词语被广为流传并大量运用。以及负能量信息的广泛传播,多数不符合主流并且危害社会的词汇也广泛流传,挑战人们的道德认知及价值判断,高职学生深受其害而不自知。正是在这样背景下,“正能量”演变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一出现就迅速众所周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关注,逐渐成为人们口中主流的代名词。它是集合大量正面的情感、事件以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体。“正能量”反映了广大民众的道德与心理诉求,倡导了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认知,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
高职学生尚处于思想形态与价值观念的萌芽期,分辨力及自制力都不强,而网络普及以及各种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各种负面信息充斥其中,给学生造成困扰,部分受荼毒极为深刻的学生深受其害。高职院校出现的一些暴力、色 情、吸毒事件等犯罪问题,或多或少都有社会负能量影响有关。种种迹象表明,以正能量引导、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契合了教育需求,而且富有现实意义。
正能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给人以鼓舞、希望和温暖;它可转消极为积极,化负面为正面,弱化、消解与转化负能量,挖掘正能量,积极发挥正向作用;并可实现不同物体间的转移或不同形式的转化,通过一定方式释放和传播进行感染与感化。
2.2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在不断发展深化,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伏案挚画《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关于盟员条件时强调“具有革命毅力和宣传热情”。文中所言的“宣传”,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雏形。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和树立鲜明政治立场、提升政治觉悟为目的。因此,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系列教学教育活动,具有目的、计划和组织性,主要从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也是服务于政治统治及阶级或集团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及阶级属性,属于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等多方面教育。
2.3 正能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从正能量的特点看,它可以进行转化和转移。当今时代各种负面因素泛滥,急需通过正能量的人和事作为学生学习的标杆。由于高职学生正处萌芽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社会认知和阅历较浅,自制力和抵制能力缺乏,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和左右,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正能量为根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正确的意识形态,为学生行为规范的具体化、形象化和人格化提供了参照和模仿。
倡导正能量,就是鼓励学生的正确教育、就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并能够唤醒、感染到周边的人。正能量就像养料,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正能量反馈出的信号,就成了高职学生的精神方针以及道德榜样,塑造学生奋斗、乐观、健康思维等精神,建立良好的心态及高尚的品格。
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存在的问题
3.1 主体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仍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即采用大讲堂教学,将多个班级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大教室中统一授课。上课时学生少则100多人,大则几百人,这种大课堂导致教学成为“一对多”的宣讲,根本没有交流互动的机会与点对点针对学生负责的途径。这种大课堂制授课不仅不利于老
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即便有老师与学生的简单互动时间,却也成为其他同学走神的机会,不仅不能对每位学生负责,而且要分神管理其他学生,对仅有的学生也无法做到全面的思想教育。 根本症结还是在于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配备不强,有一种图应付、走过场的心理因素。
3.2 客体问题
高职学生也不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性认识,但这并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也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高职学生按照以往的经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老师照本宣科地讲一堆无可辩驳、不允许辩驳的大道理,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而恰恰在这些认为没有什么用处的道理中却包含着最关键、最根本、最重大的道理。但是在讲授过程中并没有基于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只有着这一个懵懵懂懂的概念,无可辩驳,也不容辩驳,这就给高职学生一种不讲道理,蛮横霸道、强行灌输的印象,形成了不该有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偏见。
四 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4.1 完善课程结构设置
高职学生培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高职院校要不断更新、完善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汇于教学实施的每一环节,运用多样化的教育过程,完善教学体系。重视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课程结构设置带有浓郁的思想政治特色。
4.2 建构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模式
团组织要在校园内开展各色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在校园活动的组织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政治方面的自我教育。辅导员与学生工作人员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一线引导人员,要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关注学生最直接的需求。
4.3 以正能量为导向重视和完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碰撞,文化交融,社会思潮活跃,相互之间的交流、交锋及沟通便捷、频繁。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持根本的政治立场,如何做到始终保持做人的底线和本色,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诱惑多多的世界保 持本色,决定性的因素就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结语
由于高职院校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在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突 出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社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具有不同的群体特征。因此, 加强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实践中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蓬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