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文峰第二小学 (甘肃 定西) 748100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课程思政形式、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环节等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课程资源、创新评价过程等优化策略。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单元主题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课程资源;评价过程;单元主题教学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学科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学科作为学生语言相关技能的启蒙课程,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看待所接触的事物。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以期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塑造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生处于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树立的初期,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向的思维意识,让学生能够辨别善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二)提升语文教师的政治素养
开展思想政治学习,能够加强语文教师的政治素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师的思想觉悟。同时,深入的思想政治学习还能让语文教师明确课程思政的教育思路,更好地帮助语文教师开展相关语文教学的研究,并与生活相关联,将思想政治理念真正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三)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包含语文学科的基础学习,还蕴含着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内容。通过对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等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有待强化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把育人作为首要任务,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将知识传授放在首位,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课程思政形式需不断丰富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如果只是简单地灌输道德知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需要不断丰富形式,采用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道德情感,或者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环节需全面创新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需要全面创新评价环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如作业、小组讨论、个人陈述等,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意识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开展集体备课等方式,让教师了解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育人意识。
(二)优化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优化课程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整合已有资源、开发新的资源等方式,打造出一批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优质资源。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也要不断创新,采用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
(三)创新评价过程,改进课程思政评价方式
评价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需要全面创新评价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红楼梦》中,可以通过对贾宝玉“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单元主题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
(一)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1. 挖掘人文情怀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具有人文情怀的篇章,可以通过这些篇章来引导学生树立人文关怀和同理心。例如,在《荷塘月色》中,可以通过对主人公与游客之间的交流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体会到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2.挖掘责任意识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具有责任意识的篇章,可以通过这些篇章来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例如,在《草房子》中,可以通过对主人公秉持“为民请命”的精神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挖掘家国情怀元素
在思政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语文教材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展开培养工作,强化语文教材中的家国情怀,赓续语文教材中的红色血脉。例如,在教授《猎人海力布》时,可以围绕“海力布说出实情,他的内心情感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这样做?不怕真的变成石头吗?”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海力布当时的内心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人物品质,领悟舍己救人的伟大,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
(二)单元主题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1.单元主题教学的定义
单元主题教学主要依照小学语文教学标准,构建主题教学模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运用不间断的课时单元进行教学。主题教学的目的性较强,可以高效地把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生活情境获得学习收获,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形成逻辑思维,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
2.单元主题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1)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高效整合教学内容
在运用单元主题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将内容相似的知识内容整合在一起,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例如,以“童年”为主题开展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将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组的《祖父的园子》和第8组的《童年的发现》一起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对自己童年的趣事进行分享和探讨。
(2)运用多种形式渗透思政理论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通过词句品评、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思政理论渗透;通过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引导学生强化三观意识,使学生人格建立健全。例如,在教授《慈母深情》这一课程时,文中有一处描写“母亲拿钱给我,让我买书”的情节,在这一情节中,有很多母子之间的对话,教师可以围绕这一情节,为学生划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在进行角色扮演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文中“母亲”和“我”的情感思想,设想母亲内心的想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在当时的背景下,“母亲”与“我”的真实情感,同时围绕这一情境,思考几个问题:这一件事情为什么会令“我”鼻子一酸?为什么经过那一天,“我”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让学生从根本上提升自身,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落实思政教育。
(三)通过单元主题教学促进思政教育
1.加强学生思想素养的提升
将思政理论渗入小学语文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想素养,培养学生爱国、集体、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形成坚定的意识形态,传承我国重要思想政治理念。例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日本在二战中对我国犯下的种种罪行,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我军与日寇斗争到底的信念由来。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的纪念墙影像,告诉学生纪念墙上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一位被日军杀害的遇难者,让学生铭记日本在过去给我国带来的苦难与屈辱,让学生理性对待日本文化对我国年轻人的文化渗透。
2.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单元主题教学是把内容相近的知识点和文章整合在一起,避免了很多相同知识点重复讲解的情况,有助于学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授课时间,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讲解《四季之美》时,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四季的动画或图片,通过情境创设渗透思政理论,使学生对四季产生更多想象,通过文字描述,体会、发现四季的不同之美,进而明白大自然的孕育之美,惊叹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之处,提升学生审美思想,落实思政教育,完善小学语文教育。
注:本文为定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研究》(立项号:DX[2024]JKS0228)研究最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