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施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施路径

李启明

荆门市龙山学校  448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施路径。通过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分层作业、趣味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等多种作业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还强调了教师在作业设计和批改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实施路径

一、引言

   “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数学学科中,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数学作业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难度过大等问题,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成为了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单一
    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二)作业内容枯燥

大部分初中数学作业的内容都是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作业难度过大
    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布置的作业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挫折感,影响学习信心。
(四)作业批改方式单一
    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方式主要是教师批改,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反馈。这种批改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三、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施路径**
(一)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等因素,将作业分为不同的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如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等。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性作业是指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谜题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旋转的魔方”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旋转魔方来理解图形的旋转;在学习“概率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抽奖游戏”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抽奖来理解概率的概念。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性作业是指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探究等方式,寻找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方法;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探究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寻找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多样化的批改方式,提高作业批改的效率和质量

采用多样化的批改方式,如教师批改、学生互评、家长批改等,可以提高作业批改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根据作业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批改方式。对于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对于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可以采用教师批改的方式,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案例分析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这一内容为例,设计分层作业、趣味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如下:
(一)分层作业
1. 基础层: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
2. 提高层:计算下列各题:
- (-3)+(-5);
- (-3)+5;
- 3+(-5);
- 3+5。
3. 拓展层: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举例说明。
(二)趣味性作业
1. 请你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设计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有理数加法大挑战”等。
2. 请你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编写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如“有理数加法的奇遇记”等。
(三)探究性作业
1. 探究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举例说明。
2. 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举例说明。
3. 探究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通过以上分层作业、趣味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在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通过设计分层作业、趣味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等多种作业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批改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作业的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出贡献。总之,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初中数学作业的改革提供了契机。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创新作业形式和批改方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 张华. 作业设计与评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