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工厂预先加工制造,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而成的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具有多种优势,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此,以下对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引言
在装配式工程建设阶段,混凝土性能与质量的优劣将会直接关系着装配建筑施工效率与工程稳定性。纵观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在装配式工程建设进程中,因为受到环境、技术等多方要素的干扰,使得混凝土施工成效无法符合预期目标。因此,对混凝土施工管理措施展开分析,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探索的问题。
1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技术的对比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在施工方式、设计理念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施工方式上,装配式建筑主要依赖于工厂化的预制构件生产和现场的模块化装配,这使得施工过程更加标准化和高效。而传统建筑则主要依赖于现场浇筑和手工施工,受天气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施工进度较为不可控。在设计理念上,装配式建筑要求建筑设计的高度标准化和模块化,以确保预制构件能够在工厂内按统一规格生产,并在现场高效拼装。而传统建筑则更加依赖于个性化设计,设计变更和现场施工调整较为常见。最后,在管理模式上,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组织更加精细化和系统化,涉及到工厂、运输和现场装配的全流程管理,要求施工企业具备较高的项目统筹能力。而传统建筑的施工管理相对分散,容易出现工序衔接不紧密、资源浪费等问题。
2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预制构件吊装与临时支撑
预制构件吊装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对施工品质和效率有重要影响。吊装前,需根据构件类型、重量、起吊高度等参数,合理选择吊装设备和索具。常用的吊装机械有塔式起重机、汽车吊等。吊装索具主要有吊带、吊钩、钢丝绳等。要对吊装设备进行检查、校核和试吊,确保性能可靠。吊装过程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平稳起吊,控制吊装速度,避免碰撞。构件就位后,采用临时支撑固定,保证构件的空间位置和标高,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再拆除支撑。支撑宜采用落地式脚手架,搭设要规范,确保架体的整体稳定性。
2.2叠合板安装技术要点施工质量控制
预制叠合板安装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吊装方式是其安装的主要手段。为确保吊装过程的精确与安全,对既有的吊装方案进行了细致的优化,引入了模数化吊装梁技术。这项技术不仅提升了吊装的效率,更关键的是,它通过设置两个吊装点来确保吊装的稳定性,同时要求这两个吊装点必须均匀受力,以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出现不平衡的情况。在实施吊装前,还需要通过特定的计算公式,精确地定位吊点F1和F2的位置。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吊装过程的顺利与否,也影响着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2.3压力灌浆
在压力灌浆作业过程当中,电动灌浆泵是较为常用的施工设备。这种设备为灌浆作业带来诸多便利,技术人员可以凭借它较为便捷准确地针对灌浆作业的时长以及灌浆量进行控制与调整。通过精确的控制,能够使灌浆量满足工程需求,避免灌浆不足或过度灌浆的情况发生,同时保障灌浆作业的连贯性。在灌浆时,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使灌浆效果均匀一致,保证工程质量。在灌浆过程当中,必须针对灌浆孔与出浆孔的状态进行全面关注。灌浆孔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灌浆能否顺利进行,而出浆孔的状态则能反映灌浆的效果。同时,还要针对孔切面与浆料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实时比对,这有助于确保浆体内部稳定性。只有浆体内部稳定,才能保证灌浆的牢固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杜绝浆料回流现象。浆料回流不仅会影响灌浆效果,还可能导致灌浆设备的损坏,增加施工成本和时间。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温度控制
纵观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混凝土料在展开浇筑工作的进程中,其内部构造十分有可能因为温度差异的原因而出现裂缝问题,因此工作者必须结合装配工程的实际状况与施工问题,对细小型的裂缝展开合理控制,对比较大的裂缝展开科学修复与处理,对此,为了在根源处避免温度因素造成的裂缝问题,工作者就应该掌握裂缝的出现原因,如若外部环境的温度大于内部温度,那么工作者就应该于混凝土表层喷涂适量的冷水,此举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减少表面温度,以此实现内部温度以及外部温度平衡的目标。当然工作者还应该提高对洒水频次以及水源应用量的关注,规避产生洒水量太多,从而造成混凝土含水率过多等情况。如若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过高,那么工作者就应该在展开浇筑作业的初期阶段,有效将冷水管预埋处理,同时预先灌注好适量冷水,以此实现降低内部温度的目标。如若混凝土料的正值温度较高,那么也就表明其整体温度高,应该立刻进行总体化降温工作。相反,如若混凝土的负值较低,那么则表明整体温度低,对于此种状况就应该使用有效的提温保暖措施。
3.2人才培养与管理创新
装配式建筑的蓬勃发展,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是关键支撑。目前,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国内仍处于发展进程之中,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市场对掌握相关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施工技术,具有独特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流程。但遗憾的是,许多施工企业由于缺乏经验,教育机构也未能及时跟进,导致在人才培养方面尚未构建起系统化的培养机制。为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必须强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高校和职业院校应积极响应,设置与之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全方位地培养专业人才。同时,企业也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改进项目流程等方式提升项目的综合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促使装配式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3.3作业质量控制
在针对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进行连接作业时可以发现,众多要素都会影响作业质量和施工水平。这些要素涵盖了从材料特性到施工工艺的各个方面,所以做好作业质量控制工作是极为关键的。在施工材料方面,预制构件、水泥、钢筋等材料进场时,要严格按照材料批次和进场时间进行复检。这一过程需细致且全面,确保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并且,依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精准控制原材料的用量,避免材料浪费或不足影响工程质量。在具体的灌浆连接作业环节,要着重做好墙板施工尺寸的控制工作。精确的尺寸控制是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稳定的基础。同时,要对混凝土浆体性能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佳状态。
结束语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具有建造高效、品质优良、节能环保、抗震耐久的优势,代表了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在建筑设计中应积极应用BIM等信息化技术,实现构件参数化设计,构件标准化生产,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在装配化施工中需加强关键环节管控,综合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消除质量通病,打造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许倩.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J].中国水泥,2024,(09):100-102.
[2]张奇飞.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筑,2024,21(16):214-217.
[3]杨峰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关键点分析[J].广东建材,2024,40(04):111-114.
[4]张美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和应用领域[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22(10):72-74.
[5]洪源,宋宣徵.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