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1-10
/ 2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研究

刘维恒

河南筑高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471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工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涵盖众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工程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更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市政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深入研究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有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经济损失,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下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管理研究

引言

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的核心部分,其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市政工程的建设速度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安全事故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研究是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举措。

1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保障人员生命健康的角度来看,市政工程施工往往涉及众多的施工人员,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存在诸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多种安全风险。有效的安全管理能够识别这些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避免施工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而言,安全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安全事故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误、施工工序混乱,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而良好的安全管理可以维持施工的有序性,保证各工序按照标准进行,有助于打造高质量的市政工程。市政工程多位于城市之中,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安全的施工环境能够减少对周边居民和交通的干扰。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能造成交通拥堵、停水停电等状况,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从社会稳定和企业效益方面考虑,安全事故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损害企业的声誉。加强安全管理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能降低企业因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2.1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是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施工人员大多为农民工,他们往往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对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在施工现场,经常出现不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基本防护装备的现象。这一问题带来的坏处众多。不戴安全帽增加了头部遭受物体打击的风险,一旦有工具、材料从高处坠落,极有可能造成头部重伤甚至死亡。不系安全带在高处作业时,哪怕是一个小的失足或晃动,都可能使施工人员从高处坠落,导致骨折、内脏破裂等严重伤害。安全意识淡薄还体现在对施工现场安全标识的忽视上,这可能使他们误入危险区域,如正在进行吊装作业的下方或存在地下空洞的地段,从而引发不可挽回的伤亡事故。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完善的制度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例如,在安全检查制度方面,如果缺乏明确的检查标准和周期,就难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一些施工企业可能只是走过场式的检查,无法真正深入到施工现场的各个角落。这会导致诸如脚手架搭建不规范、电气设备漏电等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脚手架搭建问题可能使整个结构不稳定,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坍塌,造成多人被掩埋受伤甚至死亡。电气设备漏电则可能引发触电事故,不仅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还可能引发火灾,烧毁施工设备和材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3施工现场环境复杂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是安全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市政工程往往处于城市中心或人口密集区域,周边交通流量大,行人众多。这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范围扩大且难度增加。施工场地狭窄,材料堆放和机械设备停放空间有限,容易造成混乱。材料乱堆乱放可能会阻塞通道,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或人员受伤需要紧急救援时,救援车辆和人员难以快速到达现场。在交通繁忙地段施工,施工车辆与社会车辆、行人之间的交通组织困难。如果没有有效的交通疏导措施,很容易发生车辆碰撞事故,不仅威胁施工人员的安全,也会危及普通民众的生命财产。

3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3.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与教育

加强人员安全培训与教育是提升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针对施工人员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制定分层、分类的培训计划。对于新入职的施工人员,开展基础安全知识培训,包括施工现场的基本安全规则、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同时,定期组织安全法规和操作规程的学习,让施工人员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和违规操作的后果。对于特殊工种,如电工、焊工、架子工等,提供专门的技能培训和资质认证,要求他们必须持证上岗。安全培训不应是一次性的,而要形成长效机制。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培训内容。通过持续的培训与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保障。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职责。从项目经理到一线施工人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的标准、频率和流程。安全检查应涵盖施工现场的各个方面,包括机械设备、临时设施、施工用电、消防安全等。例如,对于机械设备,要检查其是否定期维护保养、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对于临时设施,要检查其结构稳定性和防火、防风等性能。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详细记录,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实行跟踪复查,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建立安全奖惩制度,对严格遵守安全制度、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团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奖金、荣誉证书等;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辞退等。通过奖惩分明的制度,激励施工人员积极遵守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安全管理积极性。

3.3优化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优化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对于市政工程施工安全至关重要。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布局。根据施工流程和设备、材料的使用频率,划分出材料堆放区、机械设备停放区、作业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材料堆放应整齐有序,遵循“重不压轻、大不压小”的原则,避免材料坍塌造成安全事故。在交通组织方面,对于位于交通繁忙地段的施工现场,制定详细的交通疏导方案。与交通管理部门合作,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引导社会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针对地下管线复杂的情况,施工前进行详细的管线勘察。利用先进的探测技术,如地下管线探测仪等,准确绘制地下管线分布图,并将其标注在施工图纸上。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人工探挖等谨慎措施,避免挖断管线。与管线权属单位保持密切沟通,一旦发现管线问题,能够及时协调解决,确保施工安全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结束语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关乎城市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这需要各方协同努力,构建安全的市政工程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建材,2024,(03):143-145.

[2]王磊.试论市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J].新城建科技,2024,33(05):157-159.

[3]徐绍伟.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4):64-66.

[4]李鹏辉,石超群,岳艳军.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3,8(22):165-167.

[5]薛钰泽.浅谈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J].中华建设,2021,(0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