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兴起,混凝土作为关键性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混凝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实践中的便捷性。故而,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原材料的精挑细选以及施工技术的质量把关,确保所有操作均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是当前建筑工程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建材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长久耐用性及综合表现。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合理挑选混凝土原材料是基础环节,而采取恰当的施工技术则是确保混凝土品质达标的核心要素。因此,对混凝土原材料挑选及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混凝土的特点
①耐久性好。混凝土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然因素对建筑结构物的伤害,如风吹日晒、雨水侵蚀等。借助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能得到有效延长。②抗压强度大。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如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住宅、办公楼、桥梁等,其可以很好地承受建筑结构荷载。③原材料丰富。混凝土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而且生产混凝土的原材料来源广,采购难度相对较小,如水泥、水、骨料等原材料在市场中比较常见,与该行业对材料经济性的要求相符合。④可塑性强。混凝土能满足不同建筑形式的要求,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工成各种形状和尺寸。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2.1水泥的选择
在挑选种类时,普通硅酸盐水泥因其初期强度增长迅速,有利于推进施工速度,故常用于普通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构造;矿渣硅酸盐水泥凭借出色的耐热性和对硫酸盐侵蚀的抵抗力,成为地下工程、大型混凝土项目等场合的理想选择;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因其水化放热低且具备较好的抗裂性能,更适合应用于大型混凝土构造和对抗裂有特殊要求的结构中。在强度等级选择上,要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来确定水泥的强度等级,一般而言,水泥强度等级应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1.5-2.0倍,例如,对于C30混凝土,可选择强度等级为42.5的水泥。
2.2细骨料
混凝土中的细骨料指的是砂子,而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中粗砂是常用的选择,主要来源于优质的河砂或江砂。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对砂子的质地、细度模数、级配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把控,同时,对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参数,如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也要给予足够重视。通常,施工人员会确保砂子的细度模数维持在1.6至3.7的范围内,含泥量不超过3%,有害物质的含量则控制在2%以下。
2.3粗骨料
粗骨料颗粒大小取决于结构构件截面、钢筋间隙,最大粒径不超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不大于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梁柱结构钢筋间距小就选小粒径粗骨料。其级配很关键,连续级配能减少空隙,提升强度和施工性能,如5-31.5mm碎石。粗骨料形状宜接近球形,避免针片状,因其会增加空隙率,降低和易性与强度。
2.4外加剂的选择
减水剂分为高效型与普通型两类。高效减水剂能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增强混凝土的流动性,对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有正面效应,特别适用于配制高强度和高性能混凝土。相比之下,普通减水剂的减水效果稍显逊色,但仍可用于优化混凝土的和易性并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或在高温季节施工时,缓凝剂被广泛应用,它能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有效防止因水化热集中释放而导致的混凝土开裂。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3.1原材料配合比技术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精确搭配原材料,让混凝土工作性佳且满足强度与耐久性要求。其关键方面如下:①水灰比一般为0.4-0.6,水灰比越低强度越高,但过低会使流动性和保水性降低;②砂率多在30%-40%,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和易性与耐久性;③石料用量大多700-900kg/m³,用量不科学会使强度、耐久性变差;④外加剂用量大多0.5%-2.0%,对外加剂用量影响混凝土性能。
3.2混凝土搅拌施工技术
根据混凝土的生产规模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对于大型建筑工程,可选用强制式搅拌机,其搅拌效率高、搅拌质量好;对于小型工程或施工现场搅拌量较小的情况,可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类型、混凝土的配合比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为1-2分钟,自落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为2-3分钟。若搅拌时间不足,混凝土可能混合不均,从而影响其质量;反之,搅拌时间过长则会削弱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一般先将骨料和部分水加入搅拌机进行预拌,然后加入水泥、外加剂和掺和料,最后加入剩余的水继续搅拌,直至混凝土搅拌均匀。
3.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需检查模板与钢筋,确认模板尺寸准确无误且支撑稳定可靠,同时钢筋的规格、数量及其位置均需满足设计规定。应对浇筑部位进行清理,清除杂物和积水。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高度较大的结构,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各层的浇筑厚度需依据结构特性和振捣方法来确定,通常不应超出振捣棒有效作用长度的1.25倍。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应尽量连续浇筑,避免出现冷缝。如果必须间歇浇筑,间歇时间应根据水泥品种、气温等因素确定,当气温低于25℃时,各层的浇筑厚度需依据结构特性和振捣方法来确定,通常不应超出振捣棒有效作用长度的1.25倍。。
3.4混凝土振捣
常用的混凝土振捣设备包括插入式振捣棒和平板振捣器等。其中,插入式振捣棒适用于梁柱等结构部件的混凝土振捣,而平板振捣器则更适用于大面积板状混凝土的振捣作业。在进行振捣时,应遵循快速插入、缓慢拔出的原则,插点应均匀分布,并按顺序逐点移动,确保无遗漏。此外,振捣棒的振捣间距通常不应超过其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
3.5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采取如覆盖草帘、塑料薄膜等措施,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自然养护的时长需依据混凝土的类别、所处环境的温度等条件来决定,但通常不得少于7天。对于具有抗渗需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则不应少于14天。适用于预制构件等生产过程中的混凝土养护,通过蒸汽提供热量和湿度,加速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和耐久性深受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影响。因此,在养护阶段,需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湿度维持在适宜水平,以防混凝土因水分迅速流失或温度过低而导致开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技术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在原材料选择方面,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工程成本和结构耐久性等因素,精心选择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在施工技术层面,需对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振捣及养护等各个步骤实施严格把控,保证每一步都满足相关规范与标准的规定。
参考文献
[1]余思明,黄维蓉.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及施工技术[J].科技与创新,2024,(21):106-108.
[2]邓尚东.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控制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0):181-183.
[3]周舟.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3,(12):112-114.
[4]李亚光.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砖瓦,2021,(04):177+180.
[5]杨磊.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四川水泥,2020,(06):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