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绿淼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道路建设规模日趋庞大,架起了城乡之间、古今文明之间的桥梁。然而这一过程往往对土地资源造成较大范围的扰动。倘若未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极有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以其卓越的生态恢复功能正逐渐成为道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与发展空间。
关键词:道路工程;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引言
在从事生产建设活动时,人们经常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地面植被受损,地形稳定性遭到破坏。特别是在采矿、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果忽略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就会严重破坏地面的植被层与地形的牢固结构。更有甚者,部分道路施工单位无节制地倾倒废土废渣。面对这些严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条款,生产建设单位有义务制定并落实水土保持管理计划,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一、合理划分防治分区,开展分区防治
(一)分区防治具体措施
路基工程防治区:道路建设单位具备执行诸如雨水排放管网安装与道路绿化等建设任务的能力。为保障施工活动不对路基毗邻区域产生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应当在辅助道路路基两侧竖立起实体防护屏障(采用铁板与泡沫材料的复合结构,兼具水土保持功能的临时围护),并且,路基应当根据需求向两侧适度扩展,而既存的雨水排放网络需要完全能够满足项目排水的要求。若公路规划中包含新增绿化带,则需预先移除既有绿化带表层的土壤,并将这些土壤临时贮存于路边的三角形区域。在路基建造阶段,预定的综合管线将沿路基底部铺设,这需要挖掘沟槽,为此,可以采取临时遮盖措施,以维护被挖掘土壤的稳定性。
桥涵工程防治区:在施工期间,桥涵区域可以设置专门的泥浆沉淀池以及排水沟;待施工全部完成后,将对沉淀池进行回填处理[1]。
施工便道防治区:在施工期间,相关责任单位的首要任务是剥离表土层,并将其安全转移至路基两侧,随后实施临时性的保护举措。为确保施工期间排水系统有效运作,应在施工道路边缘构建临时排水设施。工程竣工后,还需开展土地复原工作,具体涵盖填补所有挖掘产生的坑穴以及消除积水地带。
图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框架图
(二)防治措施典型布设
彩条布覆盖:为了应对雨季和强风季节可能导致的土壤流失问题,可以利用彩条布遮盖临时堆积的土壤及裸露的边坡,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和风化侵蚀的风险。在铺设彩条布时,必须保证相邻部分的重叠宽度至少达到30厘米,并利用适当重量的石块等物品进行压实,以增强其稳固性和防护效果。彩条布具备重复使用的特性,从而展现出良好的成本效益。
编织土袋拦挡:采用袋装土构建临时拦挡工程,其设计的断面尺寸可以为高0.4米、顶宽0.4米、底宽0.8米,并且应当按照分层且错缝的方式进行堆置。这种临时拦挡的主要功能是阻挡并保护土方,有效预防土方的滚落现象。遵循“先拦后弃”的施工原则,即在进行任何施工作业之前,必须首先完成临时拦挡的修建工作。
二、边坡防护
为了实施有效的边坡防护,科学的边坡稳定性评估是前提条件。通过这一评估相关人员才能够详尽了解边坡的土壤性质、坡度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而精准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保护。在实际操作中应当优先选择那些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的植物,如刺槐和紫穗槐。它们的根系能深入扎根土壤,显著提升边坡土壤的抗剪切强度[2]。另外合理的植物配置也至关重要,例如将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科学搭配,构建一个多元化、立体式的生态防护体系,从而大幅度提升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同时植物防护措施应与工程措施相互结合,形成互补。例如在边坡的关键区域设置锚索、抗滑桩等工程设施以进一步加固防护效果。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必须严格,确保每一项植物防护措施都能得到精准落实。而在后期管理上,养护工作同样不可忽视。应定期巡查边坡状况并及时进行植物的补种与修剪,以保障植物茁壮成长,为边坡提供持续而稳定的保护。
三、取土场与弃土场植被恢复
取土作业通常会对原地表的植被和土壤结构造成破坏,从而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的问题。因此在取土工作完成之后,首要任务是立即对边坡进行修缮,通过削坡来减缓其坡度进而减少因重力引发的土壤侵蚀风险。随后需要将之前剥离并堆放的表层土壤回填并均匀摊开,以便重新构建土壤层。接下来要迅速着手进行生态复原工作,具体做法是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草本和灌木植物进行种植,例如高羊茅、狗牙根等同时采用植生毯、生态袋等保护措施来确保绿化工作的成功。在处理弃土场时需要在开始弃土作业之前先挖出并妥善保存表层的土壤。当弃土作业完成后将这层土壤重新覆盖在弃土堆上。然后进行人工绿化,选择合适的树种如黑松、柏树等以及草本植物进行种植,以提高土壤质量并加强其抗侵蚀的能力。另外为了防止洪水对弃土堆造成冲刷,还可以在弃土堆周围设置排水沟。
四、湿地保护与恢复
为了切实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必须首先制定一套详尽而科学的规划方案。该方案需明确阐述湿地恢复的核心目标、具体工作范围以及实施步骤。在实施过程中应竭尽全力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采用诸如避免在湿地直接施工、建设生态护坡等低影响性的开发策略。随后需要谨慎选择适合湿地环境的植物种类,以促进湿地植被的复苏。在此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本土植物,它们因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而脱颖而出。通过精心设计的植物配置能够构建一个丰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而增强湿地的自我修复能力[3]。
五、结语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在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的道路上,道路工程扮演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柱的角色,对推动地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具有不可或缺的正面效应。因此,相关工程单位必须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拥抱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制定并执行旨在保护水土资源的植被恢复措施。
参考文献:
[1]廖承凌.某水利枢纽工程主体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分析评价[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53(06):1-2.
[2]周淼.江西宁都坎田屋风电场水土保持措施初探[J].陕西水利,2020,(12):130-133.
[3]白翠霞,刘晨曦,王志刚.城市道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与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0,40(1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