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献

关于河南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目的]分析河南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业的现状,探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为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分析河南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平台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并结合实际,深挖存在的问题.[结果]河南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业存在高层重视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畅、投入不够、服务能力偏弱等问题.[结论]建议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流转顺畅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促进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河南科技》| 2024年22期

郑州市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对策研究

[目的]为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格局,通过对郑州市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郑州市的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助力郑州市科技创新发展.[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对郑州市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郑州市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创新综合实力逐渐提升,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但也存在创新要素投入不足、高端人才缺失、创新成果转化欠缺等短板.[结论]针对郑州市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从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夯实创新人才支撑、助推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快创新高地建设,以期为郑州市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决策参考.

《河南科技》| 2024年22期

科技成果评价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目的]分析科技成果评价的应用现状,对科技成果评价的科学性、适宜性、标准性进行研究与思考.[方法]利用文献法和实地调研法,首先对科技成果评价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其次,结合调查结果,阐述科技成果评价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广泛性,最后,根据应用现状,对如何建立健全科学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提出建议.[结果]科技成果评价可以让企业在技术交易、政府支持、投融资等多方面获得支持,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结论]科学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是保证评价结论科学公正的必要条件,可以推动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为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河南科技》| 2024年22期

河南省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目的]抢抓合成生物学产业重要发展机遇,提出推进河南省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以合成生物学内涵和产业特征为切入点,在对国内外合成生物学产业推进路径梳理的基础上,分析河南省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现状.[结果]了解了合成生物学核心概念和行业特点,梳理了国内外合成生物学产业推进路径,总结了国内外合成生物学产业成功经验和发展方向,分析了河南省合成生物学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结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中试平台建设和链接技术资源,有效推进河南省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河南科技》| 2024年22期

拉链头锁定技术专利分析

[目的]为了解拉链头锁定技术的发展情况,对拉链头锁定技术相关专利进行分析.[方法]基于CNABS中文检索数据库及DWPI数据库,通过对拉链头锁定技术领域专利文献的检索、筛选、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拉链头锁定技术领域国内外专利申请量、重要申请人及主要技术研究方向,并梳理链齿式、拉链头互锁式、外接锁定式的技术发展演进路线.[结果]得出了拉链头锁定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技术原创国、申请人等情况及拉链头锁定技术的技术演进路线图.[结论]实现了对拉链头锁定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和相关技术手段的全面掌握,中国企业应当加快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专利布局,扩大市场,促进我国拉链头锁定技术发展.

《河南科技》| 2024年22期

专利信息支撑和赋能地方科技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 ——以济南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导航服务为例

[目的]结合济南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导航服务工作实践,探讨总结以专利信息助力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真导航、导真航和导航真"特色服务新模式.[方法]基于济南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导航服务地方政府管理、产业支撑和企业创新等层面,从导航项目的需求引领、项目实施管理和导航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展开分析,剖析专利导航服务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导航项目脱离实际需求,选题过于宽泛,建议对策内容空乏笼统难以落地实施;导航成果流于形式,只关注导航报告产出而忽视后续成果推广应用成效,导航产出效能不高,出现"假导航、导假航和导航假"现象.[结论]发挥专利导航支撑创新发展重要作用,以需求引领,抓好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突出应用实效,确保导航工作"做真做实做深";做好专利导航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地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河南科技》| 2024年22期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法律应对

[目的]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必须注意到其在法律层面的风险,并做出必要的应对.[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衍生内容的授权、确权和侵权的认定问题,主要包括预防风险和鼓励创新两方面.[结果]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融合并非易事,需要解决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类作者身份之间的矛盾,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授权标准之间的矛盾等.[结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以现有的规则为基础,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领域进行法律回应,建立相关的合规标准,让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河南科技》| 2024年22期

地理标志与地名商标的冲突体现与解决方式

[目的]分析我国地理标志与地名商标冲突的表现及原因,提出地理标志与地名商标冲突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冲突现状及国外解决冲突的对策进行分析,提出适宜我国解决冲突的建议.[结果]我国地理标志与地名商标冲突的主要原因包括法律历史遗留、地理标志保护力度较弱及现行保护模式存在缺陷等3个方面.[结论]可以借鉴法国,建立以专门法保护为主的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并对解决冲突的法律规范从"时间在先,权利在先"、侵权认定和有限共存等3个角度作出相应的细化处理.

《河南科技》| 2024年22期

短视频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研究

[目的]探讨短视频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短视频作品权属规则的完善路径,以期为推动短视频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短视频行业现状,分析短视频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的成因,探寻完善路径.[结果]认定短视频作品权属时仍存在以下问题:有约定时,交易效率价值与安全价值易受损害;无约定或约定不明时,制作者认定存在困难.此外,短视频在兼具视听作品与职务作品、合作作品或委托作品等多重属性时,会进一步陷入权属混乱的窘境.[结论]短视频作品权属问题根源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应在坚持保护制作者权益为重的前提下,在立法上厘清制作者与作者的认定标准,明确特殊作品权属规则在短视频作品中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细化权属认定规则,并建立相应的行业标识规则.

《河南科技》| 2024年22期

贵州某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探析

[目的]查明拟建设场地内基本地质情况、水文地质特征、地震情况及周边不良地质情况并提出治理建议,确定拟建场地内岩土体力学特征,为工程建设选取合适持力层.[方法]通过钻探工程、取岩土样和水样进行测试,分析场地稳定性、地下水腐蚀性,获取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结果]钻探结果表明,场地内地层由上到下可分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强风化泥岩层、中风化泥岩层等3个层位;水样测试结果表明,场地内地下水腐蚀性微弱;岩样测试结果表明中风化层泥岩承载力特征值为2 408.4 KPa,承载力较好.[结论]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适宜开展工程建设;地下水位在建设最低标高以下,可不考虑抗浮设计;建议选取中风化泥岩作为持力层.

《河南科技》| 2024年22期

近年来中卫市大雾天气的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

[目的]提升预报员对低能见度天气"雾"的预报水平.[方法]利用2000-2021年中卫市4个气象站雾日观测资料,对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中卫市雾产生的环流背景和物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卫市雾的预报指标.[结果]中卫市雾日分布由北自南减少,年雾日在波动中基本持平.秋季雾出现站次最多,夏季次之,春季雾出现站次最少.中卫市雾天中高层500 hPa上基本为西西北气流,850~700 hPa为偏南气流,地面为均压场.850 hPa相对湿度较大,地面湿度接近饱和,高空风垂直切变也较小.由于高空大气层结稳定,地面水平运动不强,高低空能量交换受到抑制,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和维持.[结论]根据中卫市雾日要素场特征,得出以下雾的预报指标:①预报次日08时各站地面风速≤4 m/s;②预报次日08时各站云量≤3成;③预报次日08时各站T地面-T850hPa≤0℃;④预.

《河南科技》| 2024年22期

基于PS-InSAR线路工程地质灾害识别监测研究

[目的]获取豫西某500 kV线路及其周边矿区时序形变特征,识别由地面形变沉降引起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方法]采用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间覆盖豫西某500 kV线路及其周边矿区的38景升轨 Sentinel1A 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借助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对该区域进行地面形变监测分析.PS-InSAR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弱时空失相干扰和大气效应引起的误差,提高地面形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该区域整体表现为缓慢性沉降,在柏林村-王河村-岳寨村区域形成了明显的沉降漏斗,最大形变速率达到了-10.23 mm/y.[结论]结合野外调查得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该区域在采矿、降雨、地下水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性沉降且随着对该区域的持续开发,整体形变量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河南科技》| 2024年22期